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企業重新辦社會的“另一面”(人民時評)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0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只有市場、政府、社會各守其位、各盡其責,社會運行才會和諧健康

  “企業辦社會”是一個跨越時空的老話題。曾幾何時,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無所不包,由於承擔職工生活、福利、保障等與生産經營沒有直接聯絡的職能,不堪重負還飽受詬病。今天,一些大型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等市場經濟主體紛紛“重操舊業”,辦起了住房、幼兒園、醫院、電影院等生活設施。對此,有人稱其為“螺旋式”上升。

  兩相比較,形式上幾多相似,實質則大有不同。在計劃經濟時代,不僅政企不分、社企不分,而且在出資方一元的前提下,似乎也沒有分開的動力。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必然是清晰的産權與明確的責權。從這個意義上講,那些原本沒有強制義務的企業,能夠主動履行社會服務職責,確是日趨成熟理性的市場行為。

  事實上,無論是創辦醫療大樓的志高空調,還是建造寬敞職工過渡房的格力電器,以及將4萬多農民工視為“重要的利益相關方”的中國機械工業集團,“自掏腰包”辦社會已經成了越來越多企業的自主選擇。從短期看,福利的改善有利於留住人才,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長期來説,則是源於企業對轉型升級的追求,對文化再造的渴望,對可持續成長的期冀。

  肯定進步的同時,應該看到問題的“另一面”:企業對於辦社會的熱情,也從側面反映了相關社會系統的缺失、社會發育的不足。試想,如果員工的孩子入園不再難、看病很方便、吃飯也夠放心、房價也並非難以企及,企業又何須另起爐灶再搞一套?而且,如果説大型企業尚有財力支撐,還能勉強吃得消,那麼對於那些財薄力弱的小微企業,其員工又該何去何從呢?

  因此,企業重新辦社會,雖是市場行為,但也存在著頗多現實無奈。客觀上,企業在正常的市場規律支配下,經營總會有盈有虧,福利難免有起有落。而一旦發生破産倒閉等極端情況,員工的原有福利保障就會打折、甚至徹底喪失。可見,除了具有彌補社會功能缺位的企業辦社會,人們還需要更加基礎而穩定的保障防火墻。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並不等於讓政府甩手不管,也不等於讓社會力量袖手旁觀。因而,黨中央富有針對性地提出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近年來政府部門不斷加強民生工作,建立起醫療、教育等領域保基本、廣覆蓋的保障體系,各種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跟進,與政府部門形成合力,從慈善浪潮的涌動,到志願者隊伍的壯大,再到“免費午餐”的推廣,都説明了這一點。

  只有市場、政府、社會各守其位、各盡其責,社會運行才會和諧健康。當我們憂慮“n連跳”、批評“血汗工廠”之時,理應呼喚企業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的回歸;當我們為企業重新辦社會感到欣慰之餘,也應繼續思考如何才能讓社會成員獲得穩定可持續的福利保障。

熱詞:

  • 企業辦社會
  • 企業社會責任
  • 社會管理
  • 社會系統
  • 社會組織
  • 另一面
  • 血汗工廠
  • 免費午餐
  • 人民時評
  • 文化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