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電動汽車如何突破外企“十月圍城”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2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鳳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外國新能源汽車的到來只是時間問題

儘管依然存在著質疑與爭論,但電動汽車作為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發展主導方向,已經隨著産品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示範推廣的日益深化,得到了政府、企業與社會的最終認同。然而,好不容易走出紛爭迷茫的中國電動汽車,卻不得不立即開始思考另一個嚴峻的問題自己還有多少時間?

在近日舉行的電動汽車科技座談會上,幾乎來自這個行業內的所有人都認定了一個事實:2013年,針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外國車企將上演一齣蓄謀已久的“十月圍城”。

只剩兩年時間

如果從2001年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的啟動算起,中國的電動汽車已經走過了十年的歷程。在這十年裏,電動汽車從最初的天方夜譚,一步步成為今天日益為人們所了解、關注與盼望的綠色夢想。

只是,抱有這種夢想的並不只有中國人,並且對方走得更遠,也更快。

據德國最近推出的一份電動汽車報告指出,2013年和2015年是德國電動汽車走向市場的高峰期。美國電動汽車市場預計今年已經達到兩萬輛左右,2012年則有望達到十萬輛的産量。2013年至2015年間,歐美汽車企業在電動汽車及其市場化方面,將實現質的飛躍。

實際上近年來,為了爭奪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跨國汽車企業早已經開始了在華佈局與規劃:日産聆風已經在武漢、廣州進行初步測試,並計劃在旗下自主品牌上採用聆風相關技術;繼廣州車展亮相後,通用汽車已經在華開售增程式電動汽車沃藍達;豐田或將於2014─2015年在天津生産10萬輛混合動力版花冠;從2015年開始,一汽大眾將逐步國産奧迪全係電動車型。

對此,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付于武表示,當前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處於一個十分關鍵的歷史時期,“一方面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和兩年多的示範推廣,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科技成果,電動汽車産業化發展開始逐漸起步;另一方面,國際電動汽車産業開始明顯的加速,國際汽車巨頭電動汽車研發和産業化的步伐不斷的加快,這使得中國電動汽車自主創新和自主發展所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劇增”。

簡言之,如果2013年真是道必須翻過的坎,留給中國車企鍛鍊腿腳的時間,只剩兩年。

10萬與4000

“直到現在,一汽也沒有一款新能源汽車是按照年産十萬量設計的,這樣的車是變不成商品的。”一汽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李駿在座談會上直言不諱地表示。而與他一樣提到10萬這個數字的,還有比亞迪汽車總裁王傳福、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趙福全、東風汽車公司新能源汽車事業平臺總監黃兆勤和長安汽車北京研究院總工汪正勝。

10萬,既針對著電動汽車市場化所需的規模量級,也針對著目前寥寥4000輛示範運營的純電動汽車。

“2014或2015年,如果有幾個世界級的汽車廠商突然拿著量産的電動汽車進入中國,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在李駿看來,量産車型的開發、生産技術不能突破,中國的電動汽車只能算是“在睡覺和做夢”。

趙福全也認為,如若現在依舊繼續停滯在無意義的爭論上而不採取切實行動,中國所謂世界新能源汽車大國的地位便是虛的,而且很快就會被人超越。因為“外企只是沒有發力,核心的東西還是掌握在人家的手裏”。

那麼如何儘早實現量産?汽車企業們首先希望繼續推動和擴大示範運行的規模範圍。他們表示,從企業的角度看,量産和商品化是作為企業必需的基本功,但是新能源汽車畢竟還是一個新興産業,還需要政府創造一個好的政策環境。

南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淩表示,示範城市的補貼必須要持續,這是中國電動汽車産業持續的必要條件。此外,他建議對非示範城市也應當給予財稅政策的減免,使得未納入試點地區的城市同樣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從而推動電動汽車市場的進一步擴展。

此外,車企代表還認為,要重視基礎技術的研究,形成一個企業和科研院校各司其職、良性互動的合理格局。呼籲國家多建立行業共性技術研究平臺,或者&&組織企業建立技術合作的聯盟,以減少資源的重復浪費,促進産業整體發展和提高。

1%定成敗

在兩年的時間裏,實現由若干城市的示範運行到上萬輛級商品入市的産業化跨越,聽起來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中國市場的特殊性,決定了除政府意志、企業決心與輿論環境等積極因素之外,龐大的市場規模本身就是造就奇跡的溫床。

一般來説,從商品數量上看,一項新技術産業化門檻最困難的階段是0%到1%之間。與會代表指出,按照中國汽車1800萬輛的規模,1%是18萬輛,這種規模足以保證一種車型達到成熟。而當全世界6千萬輛汽車中有60萬輛電動汽車時,就意味著電動汽車已經成熟和産業化了。突破了最難的1%之後,再達到10%的便用不了多長時間。

當然,即便是1%的份額,時間的窘迫加上産業各環節的比較薄弱,也足夠中國汽車企業拿出全力予以應對的。對此,科技部表示將進一步開拓更多適合電動汽車的應用領域。比如,在下一步的示範推廣工作中,汽車租賃和城市物流,都將成為各試點城市著重探索的領域。

對於“十二五”電動汽車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科技部等在確認政府將繼續堅定不移給予支持的同時,強調産業須致力精細化,企業主體作用要得到加強與提升,同時加強標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精細化是産業走向升級和成熟的標誌與途徑。與會代表一致表示,過去科研的重點是放在關鍵核心上,但隨著對電動汽車研究的深入,過去認為是關鍵核心的東西常常不再是關鍵核心,而原來沒有考慮的東西卻變成了關鍵核心。而在這個時候誰不注意細節,誰就佔領不了市場。另一方面,作為企業走向市場的重要環節,産業鏈的形成必須是企業來&&。企業在其中的主體作用不光體現在投入、組織研發和應用,更應該成為決策的中心,負責技術創新決策、技術創新投入、創新研發組織和應用推廣。在標準方面,通信協議也是“十二五”期間的重要工作之一。

熱詞:

  • 城市
  • 電動汽車
  • 汽車企業
  • 汽車廠商
  • 汽車工程學會
  • 城市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