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程遠:由年終獎看汽車合資政策弊端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2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互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年終已到,“年終獎”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一份網傳“內部PPT”爆出一汽大眾“27個月工資年終獎”內幕,讓其成為“高薪高福利”的代名詞。與此同時,自主品牌企業如比亞迪等的年終獎卻被曝為零。就目前已“曝”出的情況看,合資車企普遍很好,年底發20多個月工資的不乏其“人”,而自主品牌企業則整體陷入困境,這還是在合資企業大肆揮霍,本土企業極度壓縮開支,包括事關企業前途的研發費用、品牌推廣費用後的巨大差異, 實乃冰火兩重天。

表面看,企業經濟效益好,員工薪酬發得多,無可指責,但是追問一下,為什麼在中國市場上,本土自主企業處於水深火熱中,而有外資背景的合資企業過得如此滋潤?是否中國人就本該受窮、受累,一沾上“洋”氣,就立馬“雞犬升天”?如此形成的“馬太效應”,將使合資企業越來越豪氣,而本土自主企業越來拮據,最後,本土企業逐漸邊緣化,直到消亡,合資企業則將工廠遍佈全國各地,中國市場成為跨國公司品牌的一統天下。這絕非危言聳聽,這個前景正在以加速度向我們走來!

其實這種分化在合資開始就出現了。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自主發展的一汽和東風就常常陷入困境,而賺錢最多、最快的都是合資企業。作為一種“平衡”,政府同樣也給予一汽、東風合資機會,於是大家一齊享受這場“合資大餐”。

成立合資企業原本是為了“市場換技術”,但是因為要“高起點”,就只有把跨國公司的成熟産品直接拿到合資企業生産,政府對合資公司的要求也僅僅只是“搞好國産化”。不搞産品研發,自然沒有市場風險,但也使“市場換技術”成了一張空頭支票。在中國市場上,合資企業成為只賺不賠的“黃金礦”,作為中國汽車業脊梁的國有大企業,飽食了“合資”的甜頭,哪還有心思搞産品研發?“待我幹到400萬輛時再搞自主也不遲”,於是大家一同在合資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比賽看誰家建的合資企業多,看誰家的合資企業規模大,合資一期尚未到期,又匆忙簽了下一個30年的合資協議,擺出一副把合資公司永遠做下去的架勢,合資成了中國汽車業的不歸路。

2003年末,退休的一汽老廠長耿昭傑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喊聲:“沒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車都是別人的輝煌”,大家終於明白,即使把國産化率做到100%,也還是“來料加工”,“照貓畫虎”的組裝廠,想依靠生産跨國公司品牌車子而做成“汽車強國”,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直到本世紀初,不被允許合資的本土企業,如吉利、奇瑞等,通過“曲線救國”的辦法進入汽車業,自主品牌才破土而出,艱難成長。

2004年“兩會”上中國政府將自主品牌確定為國策,國有大企業才慌忙動手,不過“月亮已不是那個月亮,星星也不是那個星星”,合資公司規模已經形成,在市場上羽翼已豐,本土自主品牌失去了最好的發展機會。

對照日韓汽車業的發展路徑,日本根本沒有建立過合資企業,只是日産把英國的奧斯汀倣了一下,豐田早期不過是個本土造紡織機的“鄉鎮企業”;韓國現代則是引進三菱技術,自主開發,儘管開始車子做得很差,但終於靠自己能力走了出來,如今躍居全球第五大車企,品牌美譽度也在逐年提升;大宇雖然與通用有過合資,但不久就把通用“趕”走了,上世紀末,因金融危機大宇破産。通用乘機廉價收購大宇,報了一箭之仇。

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如同一個殘疾人,離不開跨國公司這條“柺棍”。“合資”看似走了一條捷徑,但對中國汽車業而言,不過是“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飲鴆止渴”而已,眼前雖然是企業得了大利,産業卻失去了未來的發展,國家失去了長遠利益。(程遠)

熱詞:

  • 一汽
  • 汽車評論
  • 年終獎
  • 一汽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