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國內汽柴油價漲至新高 或將推高通脹預期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月25日晚,在杭州建國路加油站,車主排隊等待加油。當日,國家發改委宣佈,自26日零時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30元與220元,大約每升上調0.2元。 新華社發

在國際原油價格連續突破80美元/桶的背景下,10月26日零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30元和220元,折合每升約漲0.17元和0.19元。此番調價後,全國各地汽柴油價格均創下了歷史新高,以北京地區為例,93#汽油漲至每升6.92元,97#汽油漲至每升7.30元。

與此同時,受國際市場油脂油料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國內食用油價格也走出一輪上漲行情。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顯示,今年7月初沿海地區一級豆油出廠價格集中于7100元/噸,到8月底上漲至7900元/噸左右,進入9月份後,沿海地區一級豆油出廠價格漲至9300元/噸左右,較7月初累計上漲31%。

成品油和食用油的雙雙上漲引起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25日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美元貶值刺激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對國內會造成一定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值得警惕。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和進口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脂和大豆進口國。其中,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了53%,而食用油消費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更是達到了60%。顯然,此次國內成品油和食用油的上漲均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國際市場的傳導。

“一方面,美元發行越來越多,長期來看肯定是要貶值的,而國際大宗商品一般是以美元計價,所以肯定是上漲的趨勢;另一方面,大量發行的美元很多並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進入大宗商品市場,投機行為進一步助推了價格。”左小蕾説。

左小蕾認為,不只是石油和油脂,國際上其他大宗商品也面臨上漲的趨勢,雖然成品油和食用油漲價的影響難以量化,但漲價因素一旦與其他因素疊加,輸入性通脹的影響不可低估。

中國政府年初定下了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3%的調控目標,但今年CPI漲幅卻呈現了逐季上漲的態勢,9月份CPI同比增長3.6%,這已是連續三個月CPI同比增速超出3%,完成物價調控目標實有難度。

在左小蕾看來,政府今年能否完成把物價漲幅控制在3%以內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她表示,政府沒有必要把CPI漲幅定得那麼死。在某種程度上,輸入性通脹難以避免。于具體指標而言,中國經濟的可承受能力更應該成為物價調控的考慮因素。

“只要中國經濟保持8%以上的增長,那麼即便CPI今年突破4%也沒什麼了不起的。當然了,貨幣發行過多特別是美元貶值所帶來的副作用將逐步釋放,政府要注意到將來可能由此引發的問題。”左小蕾説。

對此,多名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建議,中國應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比如社科院在一份報告中稱,可考慮上調CPI調控目標至4%左右;經濟學家厲以寧也提出通脹率應該提到4%到4.5%之間。不過,這些建議未能獲得官方的正式回應。

關於此次成品油調價,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內成品油價格提高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漲價預期,但成品油價格調整對國內價格總水平的實際影響很小。

對於食用油價格上漲,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強民認為,不講價格炒作行為,油脂油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價格上漲給國內消費者造成福利損失,現階段還給國內帶來了較大的通脹壓力;另一方面則有利於刺激國內外油料生産擴大,促進油脂油料産量增加,對實現長期的供給安全有利。(陳偉)

熱詞:

  • 上漲
  • CPI
  • 成品油
  • 通脹
  • 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