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2012中國 隆安“那”文化旅遊節暨“四月八”農具節盛大開幕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30日 19: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網南寧4月30日電(實習生覃匯明) 艷陽高照,“那”韻飛揚。29日上午,2012中國 隆安“那”文化旅遊節暨“四月八”農具節開幕式在隆安縣城舉行,在開幕式上,廣西隆安縣縣委書記李振林宣佈,4月29日至5月3日,2012中國 隆安“那”文化旅遊節暨“四月八”農具節在隆安縣城隆重舉行。

  作為隆安縣一個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的民族傳統節日,隆安那桐“四月八”農具節已成為隆安“那”文化最具代表性、最燦爛的文化符號。那桐農具節以其濃郁的民俗色彩、熱烈的商貿氛圍、豐富的文體活動特色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分別獲得“2005年南寧市縣區群眾文化‘十大活動’獎、“南寧市‘一地一節’節慶文化品牌獎”和“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稱號,目前正在申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廣西隆安那桐“四月八”農具節期間將會舉行山歌演唱、鬥狗、拔河、籃球比賽、農具買賣、美食一條街、商品展銷活動等一系列活動。

  李振林在開幕式上説:“公元1533年,明朝嘉靖皇帝親自給新設縣的這片土地賜名“隆安”,寄寓“興隆發達長治久安”之意。起源於明朝萬曆、天啟年間的隆安那桐“四月八”農具節,已經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成為集民俗、文體、商貿活動於一身的名揚廣西的大型民族傳統節日。”

  據悉,本屆文化旅遊節暨“四月八”農具節,將圍繞“弘揚‘那’文化、聚焦‘那’山水”這一主題,開展3個板塊12項深度展示“那”文化的活動,包括開幕式、“那”文化論壇、山水旅遊節三大載體;美食一條街、商品展銷交易會、投資洽談活動3個經貿平臺;文藝晚會、書畫攝影民俗作品展、千人稻神祭表演、千人石鏟表演、千人農具表演、百人排歌表演6項文化活動。全程以全新的面貌和絢麗多彩的活動展現給海內外嘉賓和遊客,全面凸顯廣西隆安“那”文化的民族化、本土化、休閒化、多元化、多樣化的五大特色。

  據了解,“那”在壯語中即“稻田”之意,作為壯族稻作文化發祥地之一的廣西隆安縣,擁有得天獨厚的“那”文化資源。近年來,隆安縣境內相繼出土了大石鏟、牙章、遺骨等文物,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原始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為隆安縣作為“那”文化圈中心和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的定位提供了有力證據。著名的“四月八”農具節習俗原名為浴佛節,形成于明朝萬曆、天啟年間,實際上是古老的大石鏟祭祀的傳承, 古代駱越人在水稻插秧農事活動結束後,要舉行洗梨耙收存的祭祀儀式,祈求農業祖神賜予豐收,後來就演變成了過農具節的習俗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完)

熱詞:

  • 農具節
  • 四月八
  • 那桐
  • 文化旅遊節
  • 大石鏟
  • 排歌
  • 文化符號
  • 文化論壇
  • 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