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廣西舉辦“那”文化旅遊節 遊客體驗壯族稻作文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9日 1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身著民族盛裝的壯族姑娘參加民俗活動。楊志雄攝

圖為身著民族盛裝的壯族姑娘參加民俗活動。楊志雄攝

圖為壯族民眾在民俗巡遊。黃艷梅攝

  中新網南寧4月29日電(記者 黃艷梅 楊志雄)4月29日,“五一”小黃金周第一天,數萬名遊客來到壯族稻作文化發祥地之一的廣西南寧市隆安縣,體驗當地獨具特色的“那”文化主題民俗盛宴。

  “那”在壯語中即“稻田”之意。位居廣西西南部的隆安縣壯族人口約佔全縣人口的95%。遠在新石器時代,隆安壯族先民就遺留下了豐富多彩的“那”文化習俗和各式各樣的文化遺産。近年來,隆安境內相繼出土了大石鏟、牙章、遺骨等文物,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原始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

  當天一大早,當地各族民眾身著節日盛裝聚集在縣城文化廣場,參加中國 隆安“那”文化旅遊節暨農具節開幕式。源自本土的千人農具、千人稻神祭、千人石鏟、百人排歌等民間民俗表演以及農家趣味競技、竹排山歌對唱等文體活動逐一上演,《春插舞曲》、《佛手蓮花》、《婭氏祭祀》、《石鏟古韻》、《那龍騰飛》等節目讓遊客領略“那”文化民間藝術。

  開幕式文藝演出結束後,熱鬧的巡遊活動正式開始,數百名穿著各式傳奇人物服裝的“財神”、“天女”組成方隊進行巡遊,他們提著花籃,沿途向周圍的觀眾拋撒吉祥物,為大家祈福。所到街道兩邊擠滿了人,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興奮地接福歡呼。

  隆安縣那桐“四月八”農具節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原名為浴佛節,實際上是古老的大石鏟祭祀的傳承,古代駱越人在水稻插秧農事活動結束後,要舉行洗梨耙收存的祭祀儀式,祈求農業祖神賜予豐收,後來就演變成了過農具節的習俗。目前,《那桐農具節》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本屆節會還舉行祭拜、千家宴、鬥狗、拔河等活動,農具買賣展銷現場各式農具計有四五百個品種,吸引眾人購買。一位廣西百色市的遊客陳曉麗説,“那”文化節民俗色彩濃郁、文體活動豐富,還能品嘗特色美酒美食,欣賞自然山水風光,她表示下次將邀請更多朋友前來體驗。

  當天,中國研究稻作文化的一批知名專家出席“那”文化論壇。專家指出,隆安的“那”文化在世界稻作文化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有專家對“那”文化開發提出建議,把隆安打造成為向全中國和全世界介紹中國人最早發明水稻人工種植的宣傳平臺和大亮點;恢復大石鏟祭壇,建成大石鏟博物館;建立稻作文化園。完

熱詞:

  • 大石鏟
  • 遊客
  • 稻作文化
  • 那桐
  • 文化旅遊節
  • 排歌
  • 文化開發
  • 文化主題
  • 壯族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