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電動車退燒 熱政策如何應對冷市場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30日 06: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發展電動車,借助電動車實現彎道超車一直是國家政策支持的方向,自一系列電動車支持政策頒布以來,國內車企表現出對電動車的百分熱情。有數字顯示,截至目前,國內生産電動車的企業超過1000家,生産電動車電池的企業也有1000多家,比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還多。

  然而市場並不領情,工信部一份報告顯示,2010年私人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僅有百餘輛,50億元補貼預算資金僅發出去4.3億元,不足五十分之一。比亞迪E6純電動車2010年的銷量也只有幾十輛,大多數給出租車司機使用。另一份資料顯示,由於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等原因,很多售出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公交車在“睡大覺”。這種狀況與國家提出的“201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乘用車銷售總量5%”的目標相距太遠。

  電池技術是限制電動車推廣的主要原因,國際車企對電動車的研發持非常謹慎的態度。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總裁蔡澈表示,預計未來十年內,電動車的電池技術很難實現突破。馬自達(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山田憲昭也表示,自己尚不清楚電動車電池技術何時會實現突破,基於這種現狀,馬自達目前重點研發節油型傳統發動機技術。豐田雖然也有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純電動車的研發,但混合動力車一直是其關注的重點。

  然而,近年來,國內政策的導向是重點支持純電動車,希望一步到位進入電動車時代。受此影響,國內車企更是一哄而上,不管有沒有造車經驗和資金支持,都希望在電動車領域大撈一筆。一時間國內涌現出上千家電動車及電池企業,甚至“造不了汽車就造電動車”,大有“跑步進入電動車時代”的聲勢。直到2011年,冷淡的市場反應讓車企蒙受損失之後,電動車“大躍進”運動才開始逐步退燒,並産生了對電動車泡沫的擔憂。

  在市場遇冷的情況下,很多車企都認為,電動車要想實現大面積推廣,必須有國家政策支持。一家諮詢公司的調查也發現,多數受訪的汽車高管都認為,在市場推廣初期,政策支持是發展電動車的根本要素。然而,電動車乏人問津的事實卻令這種觀點不攻自破。按照目前的補貼政策,一輛電動車加上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售價與同水平燃油車型價格相差並不大,但依然得不到消費者青睞,説明推廣電動車的關鍵不在政府補貼。

  電動車遭冷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價格可以與傳統燃油車型持平,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充電時間、安全性能、電池壽命、充電配套設施等因素依然讓消費者顧慮重重。上周北京一場暴雨,更引發了人們對電動車安全性能的擔憂。有人士認為,如果電動車電路技術不過關,則很難抵禦暴雨的侵襲。可見,産品自身的性能不過關才是推廣電動車的最大障礙。

  面對“熱政策、冷市場”的尷尬局面,國內新能源車的出路在何方?國外一些車企認為,傳統燃油車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是主流,石油供應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短缺。基於此判斷,大眾、福特、馬自達等品牌都在推出新的發動機技術,力求在節省燃油的同時提升動力效率。同時,多數觀點認為,混合動力技術是從燃油車到電動車之間最好的技術過渡方案,在燃油和性能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不應該棄之一旁。豐田、本田的混合動力車在美國和日本市場都有很好的銷量,充分説明了這一點。

  “只提倡彎道超車,不重視傳統內燃機的研發是不對的。現在飛機、輪船、汽車都使用內燃機。如果繞開內燃機只去研發電動車,一旦失敗會很危險。”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全球範圍看,電動車技術還不成熟,短時間內還達不到産業化的要求。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路線,應當是傳統內燃機、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燃料電池車等領域齊頭並進,才能規避“雞蛋放一個籃子裏”的風險。

  有消息稱,在即將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中,“混合動力”將重新得到鼓勵。實踐證明,混合動力是現階段最容易實現的、成熟的節能技術,可以解決電動汽車的某些短板。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國家將實行漸進路線,由混合動力過渡到純電動,而不是原來提倡的直接跳到純電動汽車。中汽協的專家甚至預言,未來10年內純電動汽車將處於産業化籌備期,以混合動力為代表的節能汽車將成為主流。

  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認為,突破電動車的核心技術是關鍵。政府應該引導、組織車企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術,加快産業化和商業化。“現階段各地企業積極性很高,但是各自為戰,動力電池等關鍵技術難以突破。汽車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如數家珍地介紹他們在電動汽車上面的成績,但是經不起推敲,基本上是在低水平的重復。要組織跨行業的攻關,政府要出來引導,行業協會要出來組織,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熱詞:

  • 電動車技術
  • 市場推廣
  • 混合動力
  • 市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