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華西都市報:“總額預付制” 休言補漏,徒增新憂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6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期,北京一些醫院集中出現保定患者住院治療現象。記者赴保定調查發現,保定各大醫院限收職工醫保病人。據悉,保定實行名為“總額預付制”醫保新政,醫保中心給醫院定指標,要求醫生限收職工醫保病人,超出限額的由醫生自行承擔,若要在當地治療,患者只能自費。(4月23日《新京報》)

  任何“新政”,都得考量自身政策代價:其一,會否造成“誤傷”,給第三方造成無謂損失;其二,推行成本是否過大,包括操作成本與管理成本。以此比照,保定市所謂“總額預付制”,想必難以令人滿意。

  考量本質,“總額預付制”,無非試圖對既存醫保制進行補漏。因為,在現實的規則框架內,“職工醫療保險”不時處於低效運轉狀態——套保、過度醫療、資金浪費等現象時有發生。基於此,收束資金源頭的總量控制策略,成為一些職能者眼中的“治本之策”。但,過往的經驗一再表明,“總量控制術”,始終是最粗線條的管理方式,乃至其正效益往往不抵副作用。

  如今的問題是,“總額預付制”的壓力,從醫院轉移到患者。為了不“超額”,某些醫院甚至拒絕接納職工醫保患者,於是正常的就診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現狀如斯,醫保費用是降下來了,可是醫院當盡的社會功能,“職工醫保”理應發揮的作用,卻一步步走向虛置的境地。顯然,“總額預付制”是一種自私的創意,為了功利的目的、基於管理的便捷,不惜扭曲了一些正常的功能與需求。誠可謂,因噎廢食、因小失大!

  控制醫保支出,必得恪守“保障合理醫療需求”的前提。事實上,近期保定市人社局就知會各醫院,“必須保證醫保患者正常就醫”。但,“總額預付制”所産生的負面激勵,正使得“保證正常就醫”愈發睏難。此等尷尬後果,固然源於“總額預付制”根源性的理念偏差,也與其設計之初的失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一方面,大醫院的科室受制于“限額”,“每月只能收十來個職工醫保病人”;而另一方面,一些民營醫院、小醫院,則苦惱于“醫保基金使用指標根本用不完”。

  粗糙的“總額預付制”,連起碼的“指標合理分配”都未能做到,此為明顯弊端之一。除此之外,它的淩亂之處還有很多,例如,以一種靜態的視角,估量潛在的職工就診需要,並藉計劃指標的方式分配資金;以一種有罪推定的心態,默認存在騙保、過度醫療等現象,且不惜誤傷、粗暴“打擊”……當某種新政失去針對性、不具命中精度,甚至“後果”不可控,又談何補漏“舊規”呢?在不完美的職工醫保現狀之外,“總額預付制”不過是在製造更多麻煩而已。

熱詞:

  • 總額預付制
  • 就診需求
  • 命中精度
  • 新政
  • 患者
  • 補漏
  • 限額
  • 後果
  • 病人
  • 過度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