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衛生部2011年12月13日新聞發佈會實錄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16: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衛生部網站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鄧海華: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衛生部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衛生部醫改辦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組組長、衛生部醫管司副司長周軍同志,衛生部規劃財務司副司長何錦國同志,向大家通報公立醫院改革費用控制的有關情況。下面有請周司長介紹相關情況。

  周軍: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通報公立醫院醫藥費用控制工作的開展情況。

  控制醫藥費用是公立醫院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國辦發〔2011〕10號)對控費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地根據深化醫改的形勢和要求,認真組織開展公立醫院控費工作,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設定控費目標,落實控費責任。衛生行政部門利用行政手段,採用總量控制、指標限定、目標管理的方式,對公立醫院費用總量、單位服務費用均值、費用構成結構等進行監測,並據此落實控費責任。一是將控費情況納入醫療機構綜合目標年度考核。二是與醫院簽訂控費工作責任狀,落實控費任務,如浙江省。三是把控費工作與對院長的考核、獎懲、對醫療機構的補助等挂鉤。如:上海市將控費與對院長的評優評先、對醫院的績效考核挂鉤;寧夏自治區對連續兩年醫藥費用超標的醫療機構領導和有關責任人,同級衛生行政部門按照幹部管理權限予以調整崗位;福建省制定控費獎勵辦法,根據考核結果安排對醫院的經費補助。

  第二,加強醫院內部管理。一是開展教育和培訓。各地普遍把提高醫務人員職業道德和專業操守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廣泛開展法律法規培訓,增強依法執業意識。二是各地按照衛生部的統一部署,結合地方實際,實施臨床路徑管理,開展處方點評,規範醫療行為,控制不必要的診療活動。三是完善醫療服務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向社會公佈門診、住院費用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四是創新服務方式,通過優化服務流程、開展日間手術、引導患者利用門診服務等方式,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醫藥費用。五是在實施新財務制度的基礎上,加強成本核算,強化成本控制,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浪費。

  第三,降低醫療服務要素成本。一是推進和完善集中招標採購制度,嚴肅查處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降低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採購成本和價格。二是嚴格執行大型醫療設備準入審批制度。如寧夏規定對擅自購置乙類以上大型醫療設備的醫療機構追究院長的責任。三是推廣使用適宜技術,優先使用基本藥物,提高醫療服務的適宜性。如山東省對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備使用的範圍、比例、採購配送等提出明確要求,促使公立醫院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四是在加強質控的基礎上,逐步實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減少重復檢查。

  第四,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在加強監管方面,一是強化檢查、監督管理。如上海市建立衛生、醫保、物價等多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機制,加大監管力度。二是實行預警監測制度,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藥品用量等進行動態監測、超常預警,對關鍵科室和重點病種的質量和費用進行重點監測。三是推進合理用藥、合理治療,在全國開展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減少藥物濫用。四是加強對公立醫院財務收支監管,要求一切財務收支、核算必須納入財務部門統一管理。在改革支付方式方面,探索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促使醫院和醫務人員自覺控製成本。如北京市試行按病種分組付費,上海市實行總額預付制,江蘇省鎮江市實行以人頭付費為基礎的複合式付費方式等。在加大政府投入,理順醫療服務價格方面,上海市完善財政補償辦法,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新建公立醫院的基建、大型設備、開辦費用等支出由市、區兩級財政全額保障,同時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收費標準,成為實現控費目標的重要保障。在完善醫務人員激勵約束機制方面,各地都在積極探索醫院內部分配製度改革,強調內部分配要體現多勞多得和優勞優得,更加關注綜合目標、質量和效率。

  第五,轉變就診模式。各地普遍通過人才、技術、設備支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軟硬體能力建設,同時調整醫保報銷政策,制定雙向轉診規範,促進基層首診、分級醫療,從而降低醫藥費用。

  10月份,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曾公佈今年上半年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醫藥費用情況。按可比價格計算,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費用在持續4年每年上漲5%之後,今年上半年門診費用上漲0.3%,住院費用下降0.1%,控費工作初見成效。

  醫藥費用增長的原因複雜,因此控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標本兼治、三醫(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多管齊下。當前,政府各有關部門對控費工作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共識不斷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合力,為建立控費工作的長效機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衛生部一方面將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加大控費工作力度,落實控費責任,加強關鍵環節監測、檢查和控制;另一方面,將積極協商、會同有關部門推進支付制度改革,理順醫療服務價格體系,推動藥品、醫用耗材生産流通領域改革。

  以上是我對這方面工作的通報,謝謝大家。

  鄧海華: 謝謝周司長。這次例行發佈會我們還為大家準備了其他兩份散發材料,其中一份是衛生部通報無償獻血工作進展情況,12月是由衛生部和其他六家部委聯合開展的全國無償獻血活動宣傳月。上周,我們在部裏召開了無償獻血工作的媒體通氣會,週日,陳竺部長和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的有關工作人員到北京市血液中心參加了無償獻血活動,我們今天向大家通報全國無償獻血工作的進展情況。

  1998年我國頒布實施《獻血法》,確立了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標誌著我國血液事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我國血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體現在建立並不斷完善了無償獻血制度和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建設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城鄉的採供血服務體系,血液供應能力有了極大提高,血液安全水平得到有力保證;臨床合理用血水平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間,自願無償獻血人次由2006年的675萬增加到2010年的1180萬,增幅達到74.8%;年採血量由2006年的2295噸增加到2010年的3935噸,增幅達到71.5%。臨床用血中自願無償獻血比例達到99%。通過《獻血法》的實施,血液工作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衛生部先後發佈了《血站基本標準》、《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範》、《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範》、《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臨床輸血技術規範》等一系列血液管理規章、技術標準和規範,對加強採供血機構質量體系建設和規範化管理髮揮了重要作用,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各級政府認真貫徹《獻血法》,履行政府職責,把無償獻血作為保護群眾健康、提高公民素質、提升城市和地區形象、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納入議事日程,並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人民滿意城市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宣傳、文化、科技等部門把無償獻血工作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普及和推廣無償獻血科普知識;城管、交通部門為無償獻血宣傳點和街頭獻血點的設置提供支持和保障;教育部門把獻血知識納入學生健康教育內容,鼓勵適齡青年踴躍加入無償獻血志願者宣傳隊伍。衛生部陳竺部長、張茅書記等部領導以及一些省市領導同志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參加無償獻血。自1984年起,共開展11次國家級無償獻血表彰,受到表彰的個人和城市不斷增加。2008-2009年度受到表彰的個人共計112347人次,比前一年度增加了59526人次,增幅達113%。到目前,獲獎者共計189102人次,先進城市共計600個(次)。

  《獻血法》實施後,國家在“十五”期間投入22.5億元加強中西部血站建設;“十一五”期間繼續通過中央轉移地方支付向地方撥付1.67億元用於加強血站管理和能力建設;2010年又專項投入1.576億元用於開展血站核酸檢測工作,提高檢測技術水平。2007年以來,衛生部連續5年開展血液安全督導檢查,促進血站質量管理的持續改進。全國32個血液中心、330個中心血站和97個中心血庫的規範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並實施了全員崗位培訓和考核制度,為保障血液質量和安全奠定了基礎。既通過加大投入、改善“硬體”條件,又要提高能力、加強“軟體”建設,採供血服務能力顯著提高,近年來血站的年供血量以年均12.6%的速度遞增。各地形成了以公民自願無償獻血為基礎,社會團體和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為補充的應急血液保障機制。在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災害醫療救治,以及今年“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等重大災難事故血液保障工作中,政府有力領導,社會廣泛支持,民眾積極參與,確保應急事件臨床急救用血的需求和安全,也充分顯示出廣大人民群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和社會大家庭“血濃于水”的友愛溫情。

  血液是寶貴的資源,臨床合理用血既是保護血液資源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患者醫療安全和治療效果的重要措施。根據《獻血法》,衛生部頒布實施《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臨床輸血技術規範》,對醫療機構加強臨床輸血管理,實施科學、合理用血提出要求。衛生部還在北京協和醫院、醫科院阜外醫院、華西醫院等大醫院開展臨床用血工作試點,通過採取臨床用血分級管理、開展技術創新等措施,提高臨床合理用血水平。

  《獻血法》頒布實施後,我國無償獻血和血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特別是在採供血服務體系以及血液質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成效顯著,但是血液供應緊張狀況在一些地方依然難以緩解,個別地方呈現常態化趨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臨床血液需求的快速增長。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服務能力的加強,使血液供應面臨著新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在血液供應量以年均12%的速度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仍然不能完全滿足臨床用血需求,2010年與2009年相比,手術人次增長18.6%,而採血量增長只有7.7%。二是無償獻血基礎薄弱。我國人口獻血率只有8.7‰,低於世界高收入國家的45.4‰(丹麥最高為67‰),和中等收入國家的10.1‰,也低於香港的30‰和澳門的23‰,離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10‰也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僅靠衛生行政部門和血站系統開展宣傳,效果不顯著。四是血液需求的區域分佈和流向不均衡。大量患者流向醫療資源相對集中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導致這些城市用血量大,血液缺口明顯,無償獻血的動員和招募工作難度大。

  血液不能生産,人體是唯一來源;血液儲存要在有效期內,因此,採供血工作每天都要從“零”開始,不得有半點鬆懈,沒有人伸出手臂,採供血服務工作就無從談起,這些特點決定了血液工作必須依靠社會大眾的廣泛理解和支持。目前,全國年採血量為3935噸,每天需要有約7萬人獻血,按醫療服務量的增長進行初步測算,到2015年,每天需要有約12萬人獻血。

  當前,社會對無償獻血還存在認知上的“誤區”,需要積極回應公眾關心的問題,降低特殊事件和負面輿論對公眾參與無償獻血的消極影響,動員更多的人參與無償獻血。事實上,獻血是不會造成傳染病的傳播;無償獻血者及其親屬均可根據《獻血法》和各地的用血返還政策享受無償用血的優惠;根據財政部、發改委、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關於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政策的意見》(財社〔2009〕66號)規定,血站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其經費來源及支出均由政府財政安排。

  血液管理工作是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從無償獻血組織發動、血液採集製備到臨床合理使用的血液採集供應全過程,是以發展無償獻血工作為重點,建立採供血機構質量、安全、服務體系為基礎,為臨床提供安全、足量的血液及血液製品為目的,為獻血者、用血者提供優質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血液工作無小事,加強血液管理,確保血液供應和安全,是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衛生部將持之以恒地推進無償獻血工作,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完善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社會共同參與的無償獻血工作長效機制,深入宣傳,引導社會廣泛參與,加強採供血體系建設,提供安全、優質、高效服務,加強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節約血液資源,提高血液的利用率,保障血液安全。

  還有一份散發材料是衛生部部署各地做好今冬明春消除麻疹工作。麻疹是一種危害嚴重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通過預防接種可以有效控制,並且最終消除麻疹的危害。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2005年做出了到2012年實現消除麻疹目標的決議,敦促各成員國採取嚴格措施,全力消除麻疹危害。

  2010年以前,我國麻疹發病率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衛生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食品藥品監管局制定2010-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方案,明確以提高麻疹疫苗常規免疫接種率和開展適齡人群麻疹疫苗強化免疫為主的綜合性防控策略。經過多次科學的論證,衛生部在去年9月組織開展了全國適齡兒童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以有效構建人群免疫屏障,阻斷麻疹病毒傳播,控制或消除麻疹的發病。

  通過一系列的措施,2011年我國麻疹發病水平大幅度下降,麻疹疫苗的接種率顯著提升,預防接種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普及,群眾直接獲得並感受到醫改帶來的實惠。

  截止到11月底,2011年全國麻疹報告發病數9976例,較2010年同期下降73.6%,發病率為7.5/100萬,達到歷史最低水平,消除麻疹工作總體成效顯著。

  由於各地防控工作進展不平衡,部分省份的麻疹疫情仍然較高,需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這些地區的消除麻疹工作。最近,衛生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做好今冬明春消除麻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明確目標責任,實行分類指導,加強考核評估,確保今冬明春消除麻疹工作落到實處。一是要按照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原則,全面夯實疫苗的常規免疫,實驗室檢測及暴發疫情調查處置;二是提高麻疹免疫的接種率,確保接種質量在麻疹發病較高的重點縣區開展強化免疫,其他地區落實查漏補種,消除免疫空白;三是加強麻疹監測,提高監測質量,動態分析疫情態勢,加強病原學監測,及時掌握本土麻疹、風疹病毒的變化情況;四是加大獨到檢查力度,動態監管重點縣區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這是我要介紹的兩個情況。今天我們還邀請中國CDC免疫規劃中心和環境所有關專家來到現場,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向他們提問。

  下面的時間是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東方衛視記者: 最近一段時間安徽和河南發生丙肝的事件,衛生部已經派出調查組進行調查,目前最新的調查情況怎麼樣?關於乳品標準,不知道有沒有最新的進展情況?謝謝。

  鄧海華: 對於發生在安徽和河南兩省交界的丙肝疫情,按照我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相關規定,安徽省渦陽縣人民政府和河南省永城市人民政府已經分別啟動了應急響應,成立由政府領導挂帥的丙肝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全面開展了丙肝疫情的防控工作,並且及時向社會發佈了信息,通報疫情防控工作的進展情況。衛生部對此高度重視,先後派出三批由流行病學、實驗室檢測、臨床和醫院感染控制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趕赴兩地協助兩省聯合開展疫情防控的相關工作。

  目前,按照衛生部專家組和兩省聯合製定的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相關的流行病學的調查工作已經初步完成,截至目前,安徽渦陽縣丹城鎮一共檢出丙肝核酸陽性23例,河南省永城市馬橋鎮一共檢出核酸陽性63例,這是確診的丙肝患者。這些確診患者都沒有臨床症狀,都是通過實驗室的最終檢測明確了是丙肝患者,正在當地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安徽、河南兩省的衛生部門正在進一步就這起疫情進行調查處理工作,最終結果也將及時向社會進行發佈。

  關於乳品標準問題,媒體做了大量報道,也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衛生部的相關司局的負責同志和有關權威專家已經向媒體就這些問題逐一做了解答,包括陳君石院士在互聯網上做了很詳細的訪談,媒體做了相應的報道。對於具體標準的爭論,因為我不是專業人士,以我們相關業務司局和專家的解答為準。但是我給你通報一個信息,我看到前幾天,法制日報有一個報道説,美國的FDA食品行業局的前副局長大衛艾奇遜,最近在上海訪問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速凍米麵製品關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新國標是世界上最嚴格的。通過這個報道可以看到對於標準之爭還是要靠科學來説話,而不是靠主觀判斷。

  媒體對標準的報道充分反映了社會各界對於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它也提示我們一定要在新形勢下堅持標準制定的科學性,堅持基本原則,同時要不斷改進標準制定工作的方式方法,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更好地適應社會對於標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增強標準制定工作的透明度,加大對標準的宣傳解讀力度,更有效地方便公眾參與標準制定,更廣泛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爭取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維護好食品安全標準的公信力。

  最近國家對於食品安全工作的分工又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衛生部現在重點的職責是負責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和評估等等工作。我們重點工作是在食品安全標準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在《食品安全法》實施以後,衛生部在食品標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形勢下,也面臨很多挑戰,最近陳嘯宏副部長參加一個公開的論壇,對於下一步衛生部在食品安全標準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幾點要求,我想借這個機會向大家通報一下。

  下一步衛生部將紮實推進食品安全標準重點工作。一是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劃(2011-2015年)》,目前正在就規劃向相關部門徵求意見,在衛生部網站上徵求意見,在充分吸收大家意見以後,形成正式文件向社會公佈。二是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制度和程序,特別是進一步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以及完善標準公開徵求意見的方式和渠道,建立更廣泛的專家參與標準制定工作的制度和機制。三是要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和制修訂工作。《食品安全法》實施之前,各個部門、各個方面都有標準,衛生部把各個行業、各個部門以前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進行清理整合修訂,統一成最終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這是現在和今後的工作重點。四是做好標準的公開、透明工作,加強與公眾的溝通,及時回應社會對焦點問題的關切,增強消費者對標準的理解。五是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的研究,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青年報記者: 最近因為研究降焦減害的技術人員謝劍平當選為院士,引起大家廣泛的關注,大家稱之為“煙草院士”,作為控煙履約的單位,沒有任何一個部門比衛生部更加了解降焦減害本身就是煙草公司宣傳的幌子,我不知道衛生部對煙草院士的當選是怎麼評價的?

  鄧海華: 院士當選的問題,你可以向中國工程院詢問。我想説的是中國的控煙工作,包括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謝謝。

  財新傳媒記者: 我有一個問題向周司長提問,剛才您介紹我們現在正在推進支付制度改革,據我們所知,支付制度改革是醫保部門非常關鍵的工作內容,在這方面我們衛生部門和醫保部門具體是怎麼分工合作的呢?謝謝。

  周軍: 醫療費用上漲是目前世界各國都面臨的、急於解決的問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醫療費用控費的主要手段。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都是通過支付方式來控制醫療費用。在這一輪的公立醫院改革中,我們將控費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

  目前各國都在採取預付費的方式,主要包括總額預付、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等,這種支付方式將藥品、耗材、檢查等作為醫療成本,醫院和醫務人員就會自覺的控制和調整,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當然,前提是合理的治療和保證醫療質量安全。

  從目前我們國家的具體情況來看,醫保主要是三種,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其中,新農合由衛生部門管理。我們充分利用“一手托兩家”的優勢,在基層,如縣醫院、鄉鎮衛生院探索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醫保主要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前一段時間,人社部門也發了文件,提出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的要求。作為衛生部門,我們一直密切和醫療保障部門溝通,共同推進支付方式改革的進程。

  鄧海華: 我想補充一點,從2010年開始,衛生部和民政部開展了提高農村兒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試點工作。這項工作是按照臨床路徑加定點醫療機構,再加按病種定額或限額付費的手段,來協同推進大病的醫療保障工作。從兒童先心病和急性白血病兩種疾病開始做試點,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已經以省為單位全面開展了兒童的“兩病”保障工作。同時一些省份已經把保障病種擴展到中末期腎病,重症精神病等等。

  通報一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到今年9月底,2011年全國已經有12792名先心病患兒、3265名白血病患兒,11905例乳腺癌患者,1840例宮頸癌患者,14020例重型精神病患者,20244例中末期腎病患者,9108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被納入農村居民重大疾病補償範圍。新農合累計補償了5.73億元,平均的補償比例達到65%。

  東方早報記者: 第一個問題,目前在各地頻發的霧霾天氣對我們國家民眾的健康有多大的實質性影響?第二個問題,今年進入冬季以來,我們國家的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有沒有明顯的上升?有人説我們國家近年肺癌的發病率提升,跟天氣的污染有關係,不知道這樣的説法有沒有根據,謝謝。

  鄧海華: 這個問題請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的副所長徐東群給大家解答。

  徐東群: 謝謝媒體記者的關注,大霧天氣對身體健康肯定是有影響的,隨著污染程度不同,影響的人群範圍和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當污染比較輕的時候,首先是對易感人群,也就是呼吸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兒童、老年人,會出現輕度的影響。隨著濃霧的加重,污染物也在不斷增加,會使易感人群的症狀加劇,包括剛才媒體記者提到的門診量、急診量的增加,呼吸道疾病患者症狀的加劇。污染繼續加重的話,會影響到全體人群。

  北青報記者: 今天早上看到一個新聞,江蘇有報道説《獻血法》要對獻血人群的年齡進行擴大,從17歲到60歲,我想向衛生部證實一下,是不是有這回事?為什麼?

  鄧海華: 目前這還只是個別專家的建議,衛生部還沒有啟動與之相關的工作。我國無償獻血工作還處於一個初級階段,無償獻血的基礎還比較薄弱。我們全國人口獻血率只有千分之八點七,遠遠低於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千分之四十五點四,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千分之十點一的水平,也比我國的台灣、澳門、香港要低,也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千分之十的標準。

  我國的人口基數非常大,我們應該把工作的重點放到動員更多的健康適齡的公民參加無償獻血,滿足日益增長的臨床用血需求。目前,我國《獻血法》第二條規定,國家提倡18周歲到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並沒有禁止其他年齡段的健康公民自願無償獻血的權利和義務。血液不能夠生産,也不能夠製造,只有靠我們健康人的捐獻。這個月全國無償獻血宣傳月的主題是“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拯救不能重來的生命”,正是呼籲廣大愛心人士奉獻愛心,使無數的生命得到拯救。

  解決臨床用血緊張的問題,只有開源節流。無償獻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標誌,捐獻更多的血液,拯救更多的生命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關心社會、關愛他人應該成為我們社會的一種良好風尚。最後,我想弱弱的問你一句,你獻血了嗎?如果沒有,那你的障礙在哪兒?是不是因為擔心獻血有害健康?或者是擔心會傳染其他疾病?如果這些誤解還在使你糾結,我想我們的一些無償獻血志願者都會用他們的實際行動給你做出解答。如果沒有糾結,我建議大家伸出胳膊,獻出我們血液和愛心。謝謝。

  香港電臺記者: 請問最近衛生部有一個通告説,手足口病的疫情在幾個省份中越來越嚴重,死亡率比以前也有提高,可以介紹一下最新的疫情嗎?各個部門有什麼措施?

  鄧海華: 衛生部在12月8號剛剛印發了《衛生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手足口病防治的通知》。每年年初,衛生部都會部署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今年到了10月份以來,部分省份的手足口病疫情仍然大幅度的回升,報告的病例數、重症數和死亡數有所升高,防控的形勢嚴峻。截至11月30號,2011年全國累計報告手足口病病例1496048例,其中重症17775例,死亡467人。數字雖然比較大,但是比去年同期還是分別下降了13%,48%,35%。針對最近疫情居高不下的形勢,衛生部再次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手足口病防控的通知,對於下一步防治工作提出進一步要求。

  第一個要求,加大手足口病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12320公共衛生熱線電話和媒體的重要作用,及時準確、客觀的發佈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識,重點做好托幼機構、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聚集區的環境衛生和衛生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公眾對於手足口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

  第二個要求,進一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充分利用愛國衛生運動的平臺,把開展整潔行動與手足口病防治緊密結合起來,動員全社會參與,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清理衛生死角,消除曝露垃圾和污水,做好家庭居民區和流動人口聚集區和中小學校、幼兒園所的環境衛生,切斷手足口病的傳播的途徑。

  第三個要求,繼續做好疫情的監測和分析。及時掌握疫情動態,盡可能準確地分析研判疫情的趨勢,科學制定防控策略。進一步的指導重點地區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落實小學、托幼院所以及醫院等重點場所的防控工作。加強醫務人員的業務培訓,特別是農村基層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切實提高基層手足口病病例的早發現和重症病例的及時轉診,降低病死率。

  財經雜誌記者: 老百姓平時怎麼防控PM2.5對身體的損害,有沒有具體的辦法?

  徐東群: 關於PM2.5的污染,不僅在灰霾的天氣下,還有在霧的情況下,在正常的天氣下都存在,如果大家看到大霧比較瀰漫或者水蒸氣比較少,出現灰霾天氣的時候,從防範的角度上説,首先易感人群應儘量減少戶外活動,正常人群要減少體育運動和負重的戶外活動。當霧霾比較嚴重的時候,易感人群要避免出行,待在室內,如果必須要出門的話,要採取一些防護措施,比如要戴口罩,這是給大家的建議。

  鄧海華: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熱詞:

  • 按病種付費
  • 臨床路徑
  • PM
  • 耐多藥肺結核
  • 醫療服務量
  • 補償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