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農業“三化”瓶頸亟待突破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3日 19: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湖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湖北日報訊 記者桂林

  編者按 穀雨生萬物。正是春耕生産犁耙水響時。希望的田野吸引著無數關注的目光。

  農業現狀如何,農民收入怎樣?記者訪農家,問農事,聚焦種田效益,剖析問題,尋求破解之道。

  面對種田的諸多風險,分散落後的耕作方式顯然已落伍時代,加快組織化、集約化、規模化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才是必由之路。

  路子已經趟開,樣本精彩紛呈。我們要大膽前行,在荊楚沃野上譜寫嶄新樂章。

  4月天,行走在宜城雷河鎮寬闊的柏油路上,路兩邊,小麥田綠油油,嫩莢豐盛的油菜地一眼望不到邊。

  然而,走訪20多戶農家,記者發現,這裡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種田的多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年輕人為何棄田外出?從村幹部到村民的回答都是:種田不賺錢。

  農資價格上漲

  種田只能“顧個口糧”

  “0.5公斤稻種,前年30元,去年35元,今年漲到40元;40公斤裝複合肥,去年每袋130元,今年135元;一袋尿素,去年賣105元,今年漲到115元。小麥種子、農藥價格也比往年高。”該鎮辛常村57歲的村民徐定國告訴記者。

  老徐家有5畝田,一年兩季,種麥子和水稻。他算了一筆賬:種水稻,每畝需種子1公斤、複合肥一包、尿素半包、打農藥3次,拖拉機用柴油花費30元,請兩人播種,每人需支付勞務費100元,請收割機,花費90元,總成本加起來,需658元左右。正常情況下,一畝田産量600公斤,按收購價每公斤2.6元計算,除去成本,所賺僅800元左右。老徐説,“只能顧個口糧罷了。”

  為了維持日常家用,農閒時,老徐與妻子就幫人加工飼料。

  規模小風險多

  將種田當做副業

  “粗放型管理、規模小,種田存在多種風險,既要承擔旱澇災害、病蟲害等自然風險,還要承擔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僅靠種田不足以養活家庭。”襄陽市襄城區農業局副局長、總農藝師黃杏平分析認為,現在農民將種田當做副業在做。

  徐定國説,他與妻子辛辛苦苦種田,一年僅掙3000元左右,兒子在外跑運輸,一個月就可掙1萬元,相當於他們3年的收入。

  靠種田發不了財,村民林春珍就與丈夫辦了個養雞場,今年養了5000隻肉雞,“如果行情好,一年可掙2萬至3萬。”

  44歲的熊文林將自家9畝田租給別人種,從2002年開始養豬,現在養豬650頭。靠養豬,他們一年純收20多萬。

  “村裏幾乎沒有年輕人種田。”雷河鎮辛常村黨支部書記鄒宗政告訴記者,辛常村總人口3181人,在家務農的僅500多人。

  鎮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該鎮2011年實現社會總産值46.8億元,其中農業生産總值7.8億元,佔社會總産值的16.67%左右。

  耕作方式分散落後

  組織化集約化規模化亟待突破

  全國種糧售糧大戶、該鎮村民童啟國深有感觸地説:“現在農民仍在用原始、落後的耕作方式種田,既辛苦,收益又小,沒有出路。”

  現代農業的特點是組織化、集約化、規模化,而目前,每家每戶分散落後的耕作方式,使土地流轉率不高,機械化難以推行。“這很大程度限制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是一個瓶頸,亟待突破!”黃杏平説。

熱詞:

  • 種田
  • 耕作方式
  • 養豬
  • 三化
  • 現代農業
  • 農藥
  • 水稻
  • 複合肥
  • 組織化
  • 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