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和聚投資李澤剛:期待銀行助力私募發行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2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根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2012年一季度,陽光私募共發行産品111隻,平均規模1億元出頭。客觀分析現在的投資市場以及發行市場,和聚投資的執行合夥人李澤剛認為,目前陽光私募行業已經進入調整期,期盼銀行能夠引導私募進行産品設計和發行,更好地對接客戶。

  希望銀行放行

  目前,陽光私募産品發行呈多渠道、多方式的狀態,既有憑藉個人影響力在私人圈發行的專戶,也有依靠證券公司或三方發行、採用信託模式的陽光化産品。然而,佔據公募基金髮行渠道80%的銀行,對陽光私募産品一直態度謹慎。為何銀行對私募與公募態度迥異?李澤剛認為,原因之一在於私募産品同質化嚴重。

  “渠道對差異化産品的渴求度是極高的,如何為客戶找到相應的理財産品是銀行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李澤剛説,“在不同的市場中,對於不同的客戶,只有市場提供足夠多的、不同類型的産品,銀行才能有針對性地把高質量的、符合需要的産品推薦給客戶。因此,私募想要進入銀行渠道,必須做到個性鮮明、定位準確,提供相應創新多元的産品供銀行選擇。”

  因為股市表現不佳,因此目前銀行比較認可一些大型的、風格穩健的陽光私募,如星石等。私募産品購買起點高,而高凈值的客戶是銀行的高端客戶,出於對客戶的保護,銀行會採取相對偏保守的策略,而排斥一些高風險的權益類産品。這一態度,在市場走低之時更加明顯。2011年,由於與大盤的正相關性,私募産品的業績多數為負,某些銀行客戶對業績的不滿上升到對銀行客戶經理的抱怨,使得銀行對私募産品更加謹慎。

  另一方面,李澤剛認為,由於《基金法》還在修訂中,不同類私募的監管還未落實,陽光私募的行業前景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這種“非正規軍”的身份加大了銀行對於私募産品的慎重。

  “銀行與私募合作的空間還是很大的。目前單只陽光私募産品規模還比較小,能超過兩三億規模的在私募産品佔比不到5%,這種狀況與公募基金髮展的前期極為相似。而公募後期正是因為有了銀行的介入,才出現了基金一天銷售400億的神話。”李澤剛表示,“希望銀行放行私募産品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堅持契約精神 秉承優勝劣汰

  2011年底,私募界的“踩踏事件”讓人觸目驚心。在熊市中,由於止損機制的存在,在某個時間點可能會出現集中兌現、越跌越賣、越賣越跌的情況。當每個參與者都選擇保全自身的解法時,其結果是損人損己。因此,有部分陽光私募管理人對於止損機制多有抱怨。

  作為一名曾經的公募基金經理,李澤剛表示,現在每天面對凈值與組合確實都是如履薄冰。止損機制的設置,對於投資經理來説是更高的要求,之前在公募,主要考慮排名,現在關注的則是生存。投資經理在考慮組合長期收益的同時,也要關注短期的價格波動,如果一旦觸及或接近止損線,清盤的警號時刻警示著投資經理,所以此時的投資會比較被動。

  但是李澤剛認為,私募管理者因為有了止損機制,必須要有更高的自我要求。因為投資者對於投資損失有一個最大虧損的預期,止損機制一方面提示投資者風險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要求投資者權衡自身是否能承擔這一極端損失。投資者接受了這一設置,陽光私募就必須以契約精神為前提,設計出更好的風險控制機制。(曹乘瑜)

熱詞:

  • 李澤剛
  • 投資經理
  • 理財産品
  • 發行渠道
  • 私募發行
  • 銀行客戶經理
  • 發行市場
  • 公募基金
  • 投資市場
  • 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