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偽娘”現象背後的文化隱憂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1日 0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湖北武漢一群在校男大學生組成“愛麗絲偽娘團”,扮演女性動漫角色美輪美奐,舞臺上他們收穫著尖叫和掌聲,舞台下,卻遭遇著質疑和批評。

  “偽娘”現象,除了當下社會審美普遍的求異求怪外,“男性女性化”傾向是其生存的社會土壤:青青校園,很多男孩纖細脆弱;影視屏幕,“花樣美男”塗脂抹粉;繁華街頭,香粉秀髮的男子也會回眸一笑……粗獷、剛健、豪邁的男性,日益變得細膩、柔媚、敏感。人們不禁要問:高倉健那樣的男子漢哪去了?“偽娘”走紅又折射出怎樣一種社會文化生態?

  教育方式:

  過度寵愛壓抑開拓活力

  “男性女性化有其複雜的社會文化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教育觀念與教育體制。當幾代人把孩子保護得密不透風,當學校教育按照標準模式‘打造’人才的時候,男孩的女性化就悄悄開始了。”我省著名教育專家陶雷説。

  目前,中國家庭日漸趨向“4-2-1”結構,這個“1”幾乎承載著家庭乃至家族所有的寄託與希望。“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男孩們變得越來越嬌氣脆弱。7歲男孩叮噹在跆拳道館學了兩天就吵著不學了,“媽媽看他汗流滿面,當場心疼得掉下眼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怕他磕著碰著,不讓學了。”叮噹爸爸朱先生無奈地説。南京一家託兒所阿姨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年輕父母,對孩子呵護備至,很多男孩都是女孩的打扮,也被當成女孩一樣寵愛。他們在這樣甜潤的環境中成長,行為、舉止乃至心理都會逐漸女性化。

  當下的教育體制更在內在層面上“塑造”著男孩的女性化傾向。“男孩在我們這個幾乎是為女孩設計的教育體制面前,不得不設法去適應有利於女孩的遊戲模式,學會像女孩一樣學習和思維,否則他們就不可能得高分。如果是非常典型的男孩,則可能會被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簽。而那些願意放棄自己部分天性的男生,才可以在冷酷的應試叢林中生存下來。”曾多年擔任中學教師的著名散文作家諸榮會説。

  曹潔在鹽城市某中學擔任畢業班班主任,她認為,儘管基礎教育進行了一些改革,但難有根本性變化。考試多考記憶性較強的知識,並且往往只有一個標準答案,這固然出於公平性考慮,但另一方面也抹殺了學生自己的見解和思想。“相對而言男生本應更活躍,更勇敢,更具開拓性,但在這樣的考試模式下,他們只能亦步亦趨跟著標準答案走,當他們離開校園、走上社會時,這樣的慣性思維會讓他們缺乏獨立的思想,沒有創新能力,更缺乏膽魄。”曹老師不無憂慮地表示。

  相比,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借鑒:在英國,很小的男孩會經常被父母強迫著去爬山或游泳,他們認為挑戰性的運動能培養男孩堅強和勇敢的性格。在澳大利亞,人們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的理念,冬季在室外只讓孩子穿很少的衣服。在日本,男孩冬天穿得更少。一位在日本的中國媽媽怕孩子在幼稚園生病,得到的回答卻是:“孩子送到幼稚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在美國,人們眼中優秀的男孩不僅需要具備愛學習的品質,更要有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想象力、獨創性、關心集體、興趣廣泛等品質。

熱詞:

  • 男孩
  • 社會文化原因
  • 考試模式
  • 偽娘
  • 花樣美男
  • 教育體制
  • 4-2-1
  • 塑造
  • 男性女性化
  • 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