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導演協會年度論壇舉辦 賈樟柯張猛等現場論劍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7日 2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6日下午,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在中華世紀壇CMoDA藝術影院舉行了年度導演論壇。導演李少紅、賈樟柯、張猛、徐浩峰、王紅衛、杜家毅盛大文學副總裁林華等出席。大家探討了網絡文學對當下電影創作的影響以及如何更好的合作,而幾位青年導演則與現場觀眾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歷程。

  賈樟柯:創作多源於自身經驗 期待汲取網絡營養

  當天的論壇上半場主題為“網絡文學與影視文化創作”,幾位導演都深刻地意識到了網絡文學在近幾年來對影視行業帶來的巨大影響。很多票房、收視奇佳的影視劇,都是來自在網絡上走紅的文學作品。

  但賈樟柯説自己的創作其實一直以來都是講述自己親歷或者親眼看到的人的故事。比如《小武》,他就是從一個“穿著西裝,在縣城的街道上晃蕩的人物形象”開始想起;而《站臺》的誕生是因為他有一些親戚在文工團工作過,他想記錄時代變遷給這樣一個機構造成的影響;紀錄片《公共場所》則是因為他對山西大同的一些建築物有感想,所以發展出來。

  不過,賈樟柯也説,自己正在開發的一個劇本會從網絡上汲取更多的營養:“我現在正在開發的劇本叫《因父之名》,是講富二代的成長故事,但是它背後揭示的是九十年代整個國民生活的變化,我把它叫做‘九十年代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個故事就是作者會在他的微博發佈一些局部的細節,然後跟網友互動,我覺得這個互動性對他完成劇本,不停修正,有很大的幫助。”

  賈樟柯説,自己一直特別想拍成電影的有兩部作品,一是法國安德烈 馬爾羅的《人類命運》,另一部作品就是蘇童的《刺青時代》。

  張猛:融資難,有好劇本更難

  杜家毅:融資不怕,怕高原反應

  青年導演張猛的《鋼的琴》在2011年度導演協會表彰大會提名揭曉後,以全部入圍的優異成績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大贏家。但張猛的兩部電影長片在籌備時都遇到了融資難的問題。他自稱,第一部《耳朵大有福》得到了釜山電影節創投基金的扶持,但因為匯率貶值,原本的100萬人民幣到手後只剩了80萬。拍《鋼的琴》時,張猛想從北京銀行貸款,銀行説,不用夏雨,不貸款。後來,他只貸到了7萬。帶著這7萬,張猛奔赴鞍鋼拍戲。不過,相比錢的緊缺,張猛説,好劇本更難得。因此,出身舞臺美術專業的他特意去電影學院進修了劇本創作。

  《轉山》的導演杜家毅做過的行當很多,當導演時,已是影視圈的資深人士,所以,融資對他來説並不成問題。把一部長片先按微電影拍出來給老闆看,錢就拿到了。拍《轉山》最大的考驗是幾乎全部在高原完成,高原反應是劇組最大的敵人。杜家毅説,在最高海拔拍的時候,他昏過去了一個小時,但自己完全不覺得。這部電影給他的經驗之一是:用非職業演員,盡可能讓他們的本色露出來。為此,杜家毅甚至不惜改變原有劇本裏的人物,“這樣往往會有一些驚喜”。

  導演徐浩峰的《倭寇的蹤跡》也沒有融資的麻煩,但現在發行不盡如人意,他倒也看得開,因為資方並沒有給他太大的壓力。

熱詞:

  • 張猛
  • 賈樟柯
  • CMoDA
  • 現場觀眾
  • 網絡文學
  • 小武
  • 人類命運
  • 轉山
  • 站臺
  • 公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