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青報:評職稱不拼論文,不妨學學復旦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18: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今年起,復旦大學將在全校各院係推開一項新的高級職務評聘辦法——代表作評審制度。其核心內容是,淡化以往職務評聘的“硬杠杠”,只要教師拿得出夠分量的研究成果,並通過專家嚴格評審,哪怕僅僅是一篇,哪怕沒在“權威”與“核心”學術期刊發表過論文,也能獲得參加高級職務競聘資格。試點兩年來,已有10多位青年教師通過這一制度破格獲得高級職稱。(《人民日報》3月28日)

  正如報道中所提到的,復旦大學此前對教師職稱的評定跟其他高校類似,主要就是看教師發表論文的數量和刊物的級別。這對於某些慢工出細活的專業教師顯然是不利的。不僅如此,上述死板的評價方式還逼迫青年教師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論文數量上,甚至為此犧牲掉讀書學習的時間。

  另外,普遍以論文數量和刊物級別評職稱,還往往會帶動刊物版面費上漲。某些刊物正是看準了這種“行情”,一篇論文的版面費動輒上千甚至數千元。青年教師本來收入不高,為了評職稱發論文還需要支出數額不小的版面費,給個人生活也帶來很大壓力。而這種摻雜了版面費的論文,本身就已經很難保證質量。此次復旦大學推行新措施,對於其他高校和類似的評價體系也有很大的啟示。

  比如我感受比較深的就是,現在某些高校的博士生培養體制。我的一個博士生同學現在為發論文愁得要命,學校不僅要求他們在畢業前要在SCI刊物上發幾篇論文,而且每年的獎學金評定主要也是看論文數量和刊物級別。這樣以來,為了爭取獎學金和順利畢業,就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拼湊論文,讀書學習的時間就變得非常少。而實際上還是學生的他們,也常常交不起高額的版面費。這種情形不僅僅在博士生階段,一些高校在碩士生培養中就常常以論文數量和刊物級別評獎學金,逼得學生剛剛讀研就拼命發論文而不是去靜下心來閱讀經典文獻。如果這些高校也能對研究生採取稍微靈活一點的評價機制,想必他們也不必如此痛苦和糾結。

  從目前來看,復旦大學這種新機制和舊制度並存。其實將來可以讓新機制佔主導,這在操作上並不是太難。論文數量和刊物級別並不能直接代表學術能力,就我熟悉的新聞傳播領域,一些核心期刊上也經常刊登非常一般甚至有抄襲嫌疑的文章。像目前復旦大學所採取的,請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對代表性論文進行評價,只要能做到公正公開,還是比較容易能看出參評者水平的。對於博士生和碩士生而言也是如此,包括導師和專業教師在內,難道除了論文數量和刊物級別,就評價不出學生的學術水平嗎?

  到網上一搜,發現類似復旦大學的這種做法在國內原來已有先例。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在全校範圍內推行論文代表制,真正有分量的論文拿一篇就可以評上教授。2010年,杭州師範大學推行學術代表作評價制度和知名同行評議制度。但願這樣的制度能儘快鋪開並延伸到研究生的培養機制中,讓更多的學生也能在合乎學科規律的評價體系中展開競爭。

熱詞:

  • 論文數量
  • 復旦大學
  • 評職稱
  • 學科規律
  • 獎學金評定
  • 博士生培養
  • 版面費
  • 高校
  • 中青
  • 教師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