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空心村土地亟待盤活利用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空心村的深層問題在於,迄今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未根本轉變,城鄉之間的利益衝突及農民工就業壓力未根本緩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規劃管理滯後的局面未全面改觀。改變這一狀況,需要城鄉統籌發展和進行農村土地制度創新

  中科院地理所最近發佈了《中國鄉村發展研究報告——農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説起編寫報告時對農村空心化問題的調查,中科院地理所區域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劉彥隨很是感慨。課題組對山東、河南等地4.6萬宗宅基地、6500余農戶調查發現,農村宅基地廢棄閒置量很大,打谷場、村邊林、取土坑塘等村莊附屬用地利用效率極低。以山東禹城市村莊為例,空心村整治可凈增耕地13%至15%。

  宅地廢棄、空置與低效利用是空心村問題的核心。按照我國農村宅基地管理政策,宅基地的分配是“一戶一宅”。如果老人均已過世,那麼其宅基地就應收回進行再分配,好讓達到法定年齡的年輕人向村委會申請宅基地蓋房結婚。但課題組調查中發現,43.3%的農戶不知道這一政策,如今有些村落早已無地可供申請。

  空心村的形成有其歷史原因。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村常住人口持續減少,造成了農村“人走房空”現象,並逐步由個體出現、擴張,發展為村域成片廢棄和整村閒置。人口空心化逐漸轉變為涉及人口、土地、産業和基礎設施的農村地域空心化,並産生了大量的“空心村”。農村空心化在國際上也具有普遍性,但在我國要更複雜一些。

  我國農村高峰人口是1995年的8.6億人,2010年為6.7億人,到2020年按城鎮化率60%計,屆時將有5.8億左右的農民生活在農村,農村人口將累計減少近3億人,人口高峰期佔用的農村建設用地會大量閒置下來。目前,全國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約2.48億畝,佔建設用地總面積的56.3%,戶均近1畝、人均220多平方米。根據課題組的估算,全國空心村綜合整治增地潛力有近1.14億畝。

  然而,在農村建設規劃缺失、土地管理缺位和農村宅基地缺乏退出機制的情形下,農村“一戶多宅”、“建新不拆舊”、“新房無人住”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農村空心化加劇發展,農民合法權益難以保障。

  如何解決空心村問題?報告中提出了不少建議:將以空心村整治為重點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上升為國家戰略,研究制定整域性鄉村發展總體規劃,建立以空心村整治為重點的國家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與新農村建設試驗區;因地制宜,創新農村空心村整治的區域模式與長效機制;以民生為先,充分考慮農村地域特點和農民意願,創新統籌城鄉土地配置機制與管理制度……

  盤活利用空心村土地潛力,事關統籌城鄉發展大局。空心村的深層問題在於,迄今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仍未根本轉變,城鄉之間的利益衝突及農民工就業壓力尚未根本緩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規劃管理滯後的局面也未全面改觀。如若城鄉統籌發展和農村土地制度創新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我國農村空心化問題不僅會更加嚴重,而且將長期存在。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熱詞:

  • 農村居民點用地
  • 農村土地制度
  • 我國農村
  • 農村宅基地
  • 城鄉二元結構
  • 利用效率
  • 城鄉統籌發展
  • 農民工就業
  • 農民意願
  • 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