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讓更多農民工在“家門口”上班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讓更多農民工就近工作,其現實路徑就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發展,讓小城鎮更具吸引力

  具體來看,目前推進城鎮化、讓農民就近就業至少要解決就業、住房、社會保障3大問題,這3大問題互為影響、互為支撐

  近年,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如何讓更多農民工在“家門口”上班,實現離土不離鄉,從中央到地方都在進行積極探索推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2012年主要任務時就提出,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合理引導人口流向,讓更多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政府工作報告》同時提出,加強對農民工的人文關懷和服務,著力解決農民工在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子女入園上學、住房租購等方面的實際問題,逐步將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到農民工。

  讓更多農民工就近工作,是一條既符合我國國情,也符合城鎮化科學發展的現實路徑。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大量農民工外出就業,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付出了巨大努力,也為改變農村人多地少的狀況做出了突出貢獻。道理很清楚。農民工背井離鄉遠行打工,舟車勞頓要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和經濟成本;農民工舍家離子夫妻分離,小孩老人難以照應,要承受沉重的心理精神壓力,帶來系列社會問題;尤為突出的是,大量農民工進入大中城市超過了城市承載能力,既不利於城鎮化科學推進,也不利於區域經濟和産業結構的合理佈局調整。目前,我國外出就業農民工總體達到2.5億人,尚有2.5億農民將轉移出來。試想,這麼多人如果僅以大中城市作為就業目標,將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所以,讓更多農民工就近就業、離土不離鄉,就成為合理的現實選擇。如何讓更多人就近工作?現實路徑就是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發展。大量中小城鎮就在農村周邊,風土人情相傳,文化習俗相近,減少了外出打工帶來的許多經濟社會問題;小城鎮也是城市結構、産業佈局、資源分佈的有機整體,是擴大消費和發展經濟的強勁增長點。正因為如此,近10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取得了快速發展,城鎮化率從2000年的36.2%發展到2011年的51.27%。

  不過,增長較快的城鎮化率一方面是經濟快速發展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會因基礎不紮實而帶來“偽城鎮化”問題。比如,較快的城鎮化率有低成本推進的原因,土地資源的低成本和勞動力低成本,農民進城的一些基本保障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等等。這就是為什麼城鎮化率提高了,但許多小城鎮對農民工卻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讓中小城鎮更具吸引力。所謂積極,就是要有發展的緊迫感,不等不靠主動推進;所謂穩妥,就是要遵循規律,從實際出發,不要追求增速而忽視城鎮化基礎建設。

  具體來看,目前推進城鎮化、讓農民就近進城就業,至少要解決就業、住房、社會保障3大問題。這3大問題互為影響、互為支撐。沒有産業支撐,農民進城之後無事可做,無法生存;不解決住房難題,農民終究做不了“城裏人”,很難安居樂業;缺乏社會保障,醫療、教育、保險不到位,農民就缺乏安全感、舒適感和幸福感,難以在城鎮持續發展。

  因此,讓更多農民工在“家門口”上班,尤需夯實城鎮化基礎,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加注重把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工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熱詞:

  • 農民工外出
  • 政府工作報告
  • 城鎮化率
  • 家門口
  • 城裏人
  • 城鎮化發展
  • 現實路徑
  • 離土不離鄉
  • 農民進城
  • 在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