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民營油企盼“新36條”細則儘快出臺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0日 12: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春天的腳步漸近,民營油企似乎在這春日的氣息中又嗅到了一絲希望。溫家寶總理今年2月初在中南海召開座談會時指出,對於已出臺近兩年的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新36條”,今年上半年一定要制定出實施細節。

  地煉的發展可謂民營油企發展的一個縮影,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998年至2003年間,廣東、山東兩地地煉大規模發展,以深加工路線為主的山東地煉最終存活下來;2004年至2007年間,由於取消了燃料油進口配額許可證管理,地煉大規模從國際市場進口燃料油,發展較快;2007年至今,由於成品油市場資源緊缺,地煉由“要關停”變為“煉油化工的重要補充”,得到一定政策支持。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地方煉廠數量達114家,總煉能約1.31億噸,佔全國煉能的五分之一。

  但2009年,成品油稅費改革後,地煉進口燃料油的成本大幅提升,加之沒有原油進口權大,油源問題成為制約地煉發展的最大心病。此外,沒有成品油定價權、銷售渠道相對狹窄等都阻礙了地煉的前進步伐。

  和國有石油公司合作因此成為地煉生存方式的一個選擇。“長遠看,地煉與幾大石油公司合作,使整個資源和銷售趨於集中化是一個趨勢。”山東省燃料油協會副秘書長余羽華認為,地煉與國有石油公司可在資源、資金、市場三方面展開闔作。

  提高裝置加工能力、做深做精,則是地煉以自我改造謀活路的一個方式。據了解,加工燃料油若只計算煉油階段的利潤,虧損可能性較大,但如果延長加工鏈,還生産一系列化工産品,綜合算起來是可以盈利的。但是,延長加工鏈、改造裝置需要大量資金,並非許多中小地煉所能負擔。

  “經過幾年‘大浪淘沙’,留存下來的地煉無論技術實力還是資金實力都是有優勢的。未來這些地煉肯定會想辦法改造裝置,做大規模。而一些無力進行裝置改造的小地煉的市場份額將越來越小,且隨著國家對各方面要求的提高會被逐步淘汰。”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朱佳生表示。

  無論合作還是變身,地煉發展還面臨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即身份。儘管其煉能已佔全國煉能的五分之一,但由於很多地煉設立之初並未經過國家發改委的批准,因此在很多時候仍被貼上“私生子”的標簽,相關政策也不明朗。

  “其實無論國企還是民企、中資或者外資,都應該被允許有效地進入石油行業。不應在乎其所有制性質,而應看重其效率的高低。誰的效率高,誰就應該成為市場運行的主角。”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政策中心執行主任姜鑫民指出。

  “國企代表計劃經濟模式,地煉則代表了市場經濟模式。兩種模式放在同一個行業競爭,所給予的條件又不對等,衝突在所難免。能源行業不應該讓這兩种經濟模式並存,市場化是大勢所趨。”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加祥表示。

  多年來,我國石油行業為幾大石油巨頭所壟斷,呼籲石油行業向民間資本放開的聲音一直未間斷。自“新36條”提出要支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石油行業、與國有企業合作開展油氣勘探開發後,民間資本進入這一壟斷行業的希望一再被點燃,但進程卻不明顯。

  細化“新36條”能否加快這一進程,讓民營油企的春天真正到來?我們拭目以待。本報記者 汪珺

熱詞:

  • 民營油
  • 燃料油
  • 新36條
  • 油源
  • 石油行業
  • 油企
  • 私生子
  • 大石油
  • 國有石油
  • 國家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