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廣州日報:按家庭徵個稅難的不是技術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9日 07: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按家庭徵個稅確有許多技術問題需面對,但在互聯網時代,要説存在瓶頸,顯然很難解釋為什麼有些國家早在一百年前就已施行該制度。

  有媒體報道,有關部門已準備在今年啟動全國地方稅務系統個人信息聯網工作,為“按家庭徵收個人所得稅”改革做好技術準備。而此前,如何統計異地同一家庭成員的收入情況,一直是個稅按家庭徵收改革的最大技術障礙。

  經過多年的稅收啟蒙與納稅教育,稅收實踐落後於社會意識的問題日益凸現,在個稅徵收上得到集中體現。現在,公眾已不滿足於個稅起徵高低之爭,轉而拷問稅制合理性與稅收公平性。可以説,現行的分類稅制是經不起雙重拷問的,它讓徵收者“偷懶”,卻讓納稅人感到不合理、不公平——起徵點的絕對公平恰恰是對實體公平的漠視與傷害。

  稅務部門面對群情並非缺乏感應,國家稅務總局官員數年前曾公開表示,“以家庭為單位綜合徵收個稅是稅改的發展目標”。只是雷聲不大,雨點更小,數年過去了,山還是那座山,“目標”還是“目標”。所持理由,千篇一律,“技術障礙”——缺乏電子稽徵平臺,無法獲取公民財産、收入、家庭、負擔的準確信息,再加上公眾自覺納稅的“意識薄弱”。

  對於一個人口超過13億的大國來説,按家庭徵個稅確實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面對,但在互聯網時代,要説信息技術成為綜合稅制的瓶頸,顯然很難解釋為什麼有些國家早在一百年前就已施行該制度。當大船進入深水區,存量改革只能在急流中進行,坐等條件成熟再改是不現實的。綜合稅制即使無法一時間全面鋪開,也可以在某些地區先行試點,獲取經驗再推廣。就現實而言,綜合稅制改革難的不是技術,更多的是利益糾纏。

  綜合稅制必然對整體個稅收入帶來負面影響。誠然,按家庭徵個稅的綜合稅制其主要目標指向是公平,而不是減稅。但毫無疑問,政策一旦實施,將會有一大批家庭負擔較重的工薪階層因此受益,少繳個稅。其少繳的部分能否通過給那些負擔較輕的人增稅的方式予以補足?顯然不太可能,增稅將會引起更大的麻煩,因此,綜合稅制帶來個稅的流失,公共財政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其次,綜合稅制勢必加大徵稽工作量,極大增加稅收成本,這對於徵收者來説,又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更重要的是,綜合稅制對公務員隊伍來説,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震蕩。對於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財産性收入為輔、極少“灰色收入”的普通公眾來説,財産、收入、家庭等信息的申報與公開並不難,而對一些公務員而言,哪怕只是有限公開(向稅務部門而非社會公開),也可能因為潛在的廉政風險而遭抵觸。進而,一旦按家庭徵收個稅,一視同仁,取消過往個稅繳納上的事實“雙軌制”,公務員能否坦然接受也是一個問題。

  公共政策一旦牽涉到公共管理者的個人利益,推行起來不免首鼠兩端,左右搖擺。是以,綜合稅制改革既要“改”技術,還要“革”命,為改革取得更多的共識,為使個稅制度更加公平而革利益的命。

熱詞:

  • 個稅
  • 技術障礙
  • 目標
  • 雙軌制
  • 灰色收入
  • 家庭負擔
  • 技術準備
  • 廣州日報
  • 互聯網時代
  • 公民財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