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抗戰初期 八路軍的給養問題是怎樣解決的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22: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文/劉中剛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戰開始,國共兩黨加快了第二次合作的談判步伐。中國工農紅軍即將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加強出征前的軍訓,積極準備開赴抗日前線。然而,紅軍經過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尚不足一年,是“疲憊之師”、“窮困之師”,裝備簡陋,補給不足,戰無彈藥,食無糧草。如何解決給養問題,擺在國共兩黨面前。

  全國抗戰爆發為解決紅軍的改編和給養問題創造了機會

  1937年7月中旬,再上廬山談判的中共代表周恩來、博古、林伯渠等將《中國共産黨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提交國民黨。

  而國民黨在第二次廬山談判中並未理會共産黨的宣言,仍堅持紅軍改編後不設統一的軍事指揮機關,“各師須直隸行營,政治機關只管聯絡”。7月14日,周恩來面會蔣介石,“力爭無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講話,提出解決盧溝橋事件的4項條件: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有,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但蔣抱定“對共黨問題解決,但緩發宣言”,私下也未讓周恩來等在廬山公開活動。

  雙方立場相差甚遠,周恩來等便第二天離開廬山,轉赴上海。

  在全國抗戰之大勢下,中共對國民黨採取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策略。7月20日,毛澤東、張聞天等致電周恩來等,“日軍進攻之形勢已成,抗戰有實現之可能”,“決定採取蔣不讓步不再與之談方針”。紅軍高級將領對國民黨的態度也十分不滿,駐雲陽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的朱德、任弼時、林育英、關向應、彭德懷、劉伯承、賀龍等,于7月26日致電中央書記處、中央軍委:“我們改編3個國防師1個軍部及若干地方武裝,是最低限度的原則與要求”,否則“拒絕談判,必要時準備將談判經過公佈”,並主張“我們利用現在有利形勢,立即自動地編為3個師1個軍部,向全國公佈”,“應採取必要準備,在部隊中動員吃野菜、籌糧,使全體將士了解爭取抗日鬥爭的艱苦,使全國人民了解紅軍抗日真誠”。27日,中共中央復電表示同意,但因“地方經費,南京必難多發”,“多留地方部隊成為不可能”,擬改變計劃,將所有原獨立軍、師一概編入3個師中,出動抗日。顯然,為抗日、為民族,中共已做好單方準備,做好不要國民黨給養,“吃野菜”、“籌糧”的準備。同時,因恐國民黨限制給養,中共中央改變了原先多留地方部隊的方案。

  7月中下旬,時局的巨大變化使蔣介石沉不住氣了。27日,他通過西安的蔣鼎文催促中共在10日內改編完畢,以發表3個師的番號和師旅團長、政治主任的名單,提出以康澤為政治副主任。28日再定改編後的參謀長職人選。

  蔣介石急請紅軍出兵,使中共掌握了談判的主動權。中共中央從前幾天的義憤中平靜下來,要求:“(1)8月15日則編好,20日出動抗日;(2)3個師以上必須設總指揮部,朱正彭副,並設政治部,任弼時為主任,鄧小平為副主任(不要康澤),以便指揮作戰;(3)3個師4.5萬人。另地方1萬人,設保安正副司令,高崗為正,肖(蕭)勁光為副,軍餉照給;(4)主力出動後集中作戰不得分割;(5)擔任綏遠方面之一線;(6)刺刀、工具、子彈、手榴彈等之補充。”在這6項要求中,首次提出彈藥補充,表明中共意識到即將開赴抗日前線之際,紅軍急需解決的不僅是經費和衣食,而且是直接用於戰爭的武器彈藥。

熱詞:

  • 給養
  • 改編
  • 旅團長
  • 紅軍抗日
  • 國民黨
  • 廬山
  • 抗戰初期
  • 八路軍
  • 籌糧
  • 周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