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生活圖文 >

警惕四種不良工作情緒 提升職場“快樂指數”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07: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快樂工作是職場人的理想,但在現實條件下不太容易實現。

  我們通常習慣用“幸福指數”來衡量生活質量的好壞,然而,在職場中,用來衡量自己工作情緒好壞的標準則是“快樂指數”。 給自己加壓、抱怨、與同事相處困難、對所從事的工作心生厭惡,這些都是影響我們“快樂指數”的負能量的來源。心理專家認為,雖然我們的職業生涯並不總是快樂的,但一些行為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將感性的一面儘量淡化,從而理性地看待工作。

  從“努力賺錢”

  到“快樂工作”

  “快樂工作”的概念本是由企業管理者引入的,因為有調查顯示,快樂工作的員工能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但隨著人們心理需要層次的不斷提升,員工已經從被動提快樂,轉變為主動“找快樂”。曾經信奉“錢掙得越多,就越快樂”的人們逐漸發現,金錢的增多和快樂的增長並不同步,相反,由於巨大的壓力,雖然薪水不斷提高,但快樂的體驗卻越來越少。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努力工作的同時,能收穫快樂的心情。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易普斯諮詢編輯主管劉艷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前程無憂”網站在2011年進行的“最佳人力資源典範企業”評選調查顯示,很大一部分受訪者更看重工作帶給自己的愉悅感和成就感。人們希望能為有知名度的僱主工作,同時也希望僱主能更多地關心自己,幫助自己實現職業發展目標,並平衡工作與生活。

  “正如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所認為的那樣,人生終極目標的實現是和快樂感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隨著人們越來越個性化的心理需要的增強,人們更深刻地意識到:生活需要金錢,但人活著不是為了薪水、職位和名聲,而是為了實現自身價值,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為了更好地通過工作提升自我價值感,‘快樂地工作’無疑就成了人們所努力追求的一個境界與狀態。”她説。

  文/黃嵐 圖/Gettyimages

  你為什麼不“快樂”?

  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然而對於不少職場人而言,“快樂工作”幾乎成為一種奢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什麼是快樂?

  劉艷認為,快樂不僅是一種感覺,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作為實現自身價值最重要的舞臺,人的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工作中度過。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對於工作“快樂指數”的追求無疑是天性使然。“在職場,一個員工如果能在輕鬆、和諧的工作環境中,被人性化地管理,做著自己喜愛又適合自己的工作,能不斷創造價值,並從中不斷收穫成就感,那麼,我們就有理由相信,這個員工是快樂的。”她這樣解釋道。

  在她看來,對於員工來説,“快樂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積極、熱情的工作態度;追求成就與自我實現的強烈動機;對組織、工作的高度認同;對工作、自我價值的接納與滿足。

  劉艷認為,之所以出現“財富有增長、快樂無提高”的現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幸福的“敏感遞減”。隨著財富的增長,幸福水平也不斷提高。但在逐漸適應這種“生活似蜜糖”的生活後,就會出現“吃再多的糖也不感到甜”的問題,這就是幸福的“敏感遞減”。

  財富攀比效應。自身財富有增長,但別人增長更多,比較之後,快樂指數就很難提高了 。

  悲觀的天性。研究發現,對於一部分人而言,幸福感與財富、收入關係不大,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天生”的:有些人天性快樂,有些人則天性悲觀,不易感到快樂。

  “快樂”決定因素的偏離。不少人把金錢、名利看得很重要,認為快樂就來源於對它們的滿足,而忽略了健康、親情、人際關係等因素。這就很容易導致這種結果:收入增長帶來了快樂,但由於忽視了其他因素,産生另一個層面的損失,兩者便相互抵消。如有錢無健康,是難以獲得真正快樂的。

熱詞:

  • 快樂工作
  • 工作情緒
  • 職場人
  • 快樂
  • 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