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道德銀行"解決不了道德問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5日 1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21日,新華網刊登了黃玉婷先生的一篇文章,名為《“道德銀行”,創新還是做秀?》。文章認為,“道德銀行”能夠鼓勵學生積累“道德資本”,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等於是為道德建設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對此,筆者不否認成立“道德銀行”的出發點是好的,想以此提升國人的道德水平。但是,道德貨幣化真的能解決問題嗎?在筆者看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首先,“道德銀行”的技術問題如何解決?比如説,“道德”這東西如何存入銀行?誰有資格給道德打分?誰有權力規定道德的分值?誰有這樣的道德識別力和公信力?對道德怎麼統計和驗收?給每個人都安裝一個“道德跟蹤器”恐怕不太現實吧。如果人們在做道德善行的時候還想著被人看證並被記錄,這類似“孔雀開屏”的表演會怎樣損害真正的道德發育呢?

  其次,誰來擔保銀行裏是否會混入“道德假幣”呢?筆者上小學時,有一陣子特別時興好兒童“拾金不昧”,幾乎每天都有人上交一兩分路上“撿”到的錢。其實錢是很難撿到的,所以有人就把自己的零花錢拿來上交。因為也幹過同樣的事,深知那樣做是為博得老師的誇獎,而老師的誇獎對沒受到誇獎的學生就是一個沉重的壓力。這樣的“拾金不昧”不就是“道德假幣”嗎?

  道德觀念是一種綜合素質,是良好的修養形成的人生價值觀。也就是説,道德本質上是一種精神體驗,它只接受信仰的驅動。因此,道德是不可作等價交換的,它根本不存在商品化的前提。當道德稱斤論兩的時候,道德已不成為道德。將“道德”與“銀行”這兩個毫不相干的範疇結合在一起,有嘩眾取寵之嫌。由此看來,“道德銀行”非但不能為道德建設提供一個平臺,反而背離了道德,甚至有可能會走向道德的反面。

  那麼有人可能要問:中國的道德問題,究竟怎樣才能解決呢?簡單點説,誠信要靠制度來解決,道德要靠法治來保障。沒有制度的所謂誠信都會變成表演,記得西方有一句諺語,“讓上帝的歸上帝,讓愷撒的歸愷撒”。同樣,我們也應該讓道德的歸道德,銀行的歸銀行。從這個意義上講,“道德銀行”還真就是“做秀”而已。

  (來源:東方網)

熱詞:

  • 道德
  • 銀行
  • 道德習慣
  • 道德建設
  • 道德銀行
  • 做秀
  • 孔雀開屏
  • 拾金不昧
  • 道德水平
  • 道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