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合理房價的前提是合理地價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4日 1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建設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合理的房價,應該是使房價與居民的收入相適應,房價與投入和合理的利潤相匹配。溫總理明確表示,房價還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這也是在提出“房價回歸合理水平”的目標之後,中央高層首次對“合理房價”進行定義。

  一時間,各方輿論聚焦于“合理房價”,甚至有開發商將其樓盤廣告打上“總理房價”以彰顯自己的降價決心。事實上,自去年年底至今,萬科、龍湖、保利等品牌房企紛紛降價銷售,在當前市場成交低迷的環境中,無論是順應調控形勢還是從企業自身發展考量,隨行就市都是一件極具智慧的事情。

  但仍有一些訊息值得玩味。

  近兩年深受調控之“累”的綠城近日成立了自己的經紀銷售公司,力求在銷售環節“洗心革面”。但其董事長宋衛平卻堅持表態,綠城不可能降價,也很難降價。他秉持的原因是,綠城的地價高,投入高,“基本不存在降價空間”。

  宋衛平的話基本上對了一半。

  對於一個市場而言,成本從來都不是價格的決定因素,降價或者漲價也並非完全取決於成本,而是供求關係。對於在市場打拼多年的宋衛平沒理由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寧願相信他所謂的“降價”之難,不僅僅是指當下的成本,還包括未來的發展成本。

  對於當前許多地産商而言,手上項目的土地成本之高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這並不代表它不能降價。如果擺在他面前有一批更加便宜的土地,則完全有可能通過降價回籠資金,換取更低廉的發展資源──這是任何一家企業都能夠算得清楚的賬。很可惜,從目前來看,土地市場並沒有實質性降價,這也使得房企即便賣掉手上的存貨依然要面對高昂的發展成本,倒不如縮量保價、存貨惜售。

  從近日各房企陸續發佈的年報來看,目前房地産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在10%~13%,開發商的在售項目大都是在2009年和2010年拿的高價地,但去年以來很多項目降價幅度已近20%,而這兩年勞動力、大宗建材和融資成本的上升達到了10%以上,一些企業甚至在年報中對去年的某些項目進行了計提虧損。客觀而言,降價對於開發商確實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壓力。

  從房價的構成因素來看,主要包括土地成本、建安成本、種種稅費等,這些因素從根本上決定了房價的基本底線。如果在現有條件都不改變的前提下,單純希望“以盈利為天職”的企業讓利降價,既不現實,也可能引發其他風險。

  誠如溫總理在此次答記者問時也表示,“房地産市場關係到財政、金融、土地、企業等各項政策,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關係,特別是地方從土地出讓中獲取大量的收入,涉及到金融企業和房地産企業的利益,改革的阻力相當之大”。

  因此,要真正解決“房價的合理回歸”,就必須要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的土地財政依賴的方法。實現合理房價仍需要多個環節的共同努力: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應該對地價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對於企業而言,也應明白“坐地生財”的增長模式已不可持續,轉型才是根本出路。

  ■本報評論員 盧丹

熱詞:

  • 地價
  • 合理水平
  • 合理房價
  • 開發商
  • 綠城
  • 房企
  • 縮量
  • 年報
  • 土地成本
  • 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