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醫生”原來是學生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3日 0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古代制度

  文/安徽 劉紹義

  在古代,“醫生”一詞,沒有現在的醫生之義,它是指在醫科大學上學的學生。據《新唐書》記載,唐朝武德年間(618年-626年),唐高祖李淵在京城長安創辦了歷史上第一所醫科大學──醫學,直屬太醫署。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李世民又在全國各州府設立醫科大學。

  良相良醫並稱

  醫學學校的學生有醫生、有針生、有按摩生、有咒禁生、有藥園生,其中的“醫生”,就是學習醫學病理的學生。《唐六典 太醫署》:“醫生四十人,典學二人。”李林甫注:“後周醫正有醫生三百人,隋太醫有生一百二十人,皇朝置四十人。”還有《元典章 禮部五 醫學》:“各處有司廣設學校,為醫師者,命一通曉經書良醫主之,集後進醫生講習《素問》、《難經》、仲景、叔和脈訣之類。”這裡的“醫生”都是醫科大學──醫學裏的學生。

  那古代的醫生又稱什麼呢?在古代,人們對醫生最多的稱呼就是“大夫”和“郎中”,其實這兩個稱呼都是對朝廷官員的稱呼。古代以官職稱呼人是一種習慣,再加上古代人本來就非常尊重醫生,所以用官職稱呼醫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夷堅志》:“張二大夫者,京師醫家。”《東京夢華錄》:“銀孩兒栢郎中家。”等等,這樣的稱呼不勝枚舉,數不勝數。在宋人吳曾的《能改齋漫錄》中,范仲淹將“良將”和“良醫”兩個抱負並稱,也説明古代對醫學的重視程度和對醫生的尊重程度。同時這也是“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一語的來歷。

  有人説我國的“醫生”一詞是19世紀末從日本明治維新時“引進”過來的,這純粹是無稽之談。我們知道,我國古代雖然把醫生尊稱為“大夫”或“郎中”,但同時也有“醫生”一詞出現,范成大《書事》詩之二中就有這樣的詩句:“門外雖無車轍,醫生卜叟猶來。”還有《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以後,王氏的病漸漸重將起來。每日四五個醫生用藥,都是人參、附子,並不見效。”這裡的“醫生”與我們現在説的醫生意思完全一樣,都是指“掌握醫藥衛生知識進行疾病防治工作的專業人員”了。

  古代早有“醫師”

  至於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的“醫師”一詞,我國出現得更早,它比“醫生”一詞還早一千多年。《周禮天官醫師》:“醫師,掌醫之政令。”《敦煌變文集歡喜國王緣》:“便喚醫師尋妙藥,即求方術擬案(安)魂。”當然這裡的“醫師”都是“執掌醫務的官員”的意思。但在漢應劭《風俗通窮通司徒中山祝恬》中:“諸生曰:‘今君所苦沉結,困無醫師,聞汲令好事,欲往語之。’”以及宋梅堯臣《聞刁景純侍女瘧已》詩:“醫師尤飲食,冷滑滯在脾。”等,這裡的“醫師”就是如今醫生的意思了。

  古代的“醫生”一詞,成為現在的醫生之義,有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它與“醫師”一詞的用法一樣,是把中國古代早已存在的名詞,慢慢賦予了新的含義,用以表現新的內容,這也算是我們現在説的“醫生”一詞的來歷。

熱詞:

  • 醫生
  • 學生
  • 禁生
  • 脈訣
  • 醫師
  • 貞觀三年
  • 郎中
  • 良醫
  • 大夫
  • 東京夢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