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崔卓佳:誰來革大眾的命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0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DSG事件的持續發酵或許遠沒有表面看起來的那麼簡單,“升級”和“召回”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但從消費者、政府等各方的反應來看,似乎已經開始有人意識到,是時候重新思考一下大眾汽車這些年在中國市場的呼風喚雨了。

  一直以來,大眾汽車始終以“技術過剩”自居,用原汁原味的德國先進工程技術徹底將中國消費者“洗腦”,而這顯然也幫助大眾成為車市規則的制定者。

  不可否認,技術的領先以及通過這些技術實現的超凡駕駛樂趣和品牌價值是大眾在中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但是,理性來看,市場實際需求有時候卻並不一定是那麼“過剩”的。這一點,大眾自己也在進行調整。從新一代帕薩特和速騰來看,方腦袋的德國人也的確開始向市場妥協,將一些曾經引以為傲的“過剩”技術簡化,轉而在如何滿足消費者實際需求的方面下更大的工夫,比如更大的空間、更舒適的懸挂以及更豐富的配置等。

  而對於消費者來説,追求高技術含量也並不一定代表著車能夠更好開。比如1.6升的高爾夫,使用7速DSG與6AT自動變速箱之間的差異微乎其微,但換裝6AT之後得到的卻是更可靠的技術,完全沒必要為此感到沮喪。實際上也的確有不少消費者承認,他們對技術有一種盲從,並非是從自身需求來選擇産品,而更多是因為一種“大眾情結”。相信,隨著消費者的越來越成熟,對購車的需求也會越來越明確。一味追求領先技術的局面或將逐漸改變。

  大眾汽車在美國市場近些年始終無法打開局面,去年的銷量不足10萬輛,主要在於産品的屬性不符合美國消費者的需求。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消費者與美國消費者的訴求有很多相似之處,只是強勢的大眾製造的消費和認知慣性讓消費者背離了本來的需求。

  對於大眾的競爭品牌來説,跟隨式的技術戰略或將開始轉變,從滿足消費者需求著手的做法更容易取得超越。上海通用擁有與大眾汽車針鋒相對的産品線,在用通用歐洲技術(或者説是歐寶的德國技術)全面替換掉老産品線之後,上海通用在技術上站到了與大眾相近的層面,但下一步上海通用選擇了更巧妙的方式──那就是謀求消費者感性的認同。別克、雪佛蘭兩大品牌都在努力打通與消費者心靈認知之間的通路,最近雪佛蘭邁銳寶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夢想與偶像的組合超過了人們對技術和産品的關注。

  日産在這方面是日係企業中的典範,高速增長的背後有技術的進步,但從不極端,一切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根本。騏達和陽光的鋼板、防撞鋼梁這些負面因素其實並不妨礙它成為一輛可靠、舒適、省油的好車,而這種直接需求的滿足才是産品價值的體現。豐田與本田也正在這方面變得更加聰明,消費者也一定感知得到。

  革大眾的命,其實更多的是建立一種對技術的理性認知,這對任何一方都不是一件壞事,包括大眾汽車本身。回歸需求本源,理性面對技術,讓車更好地服務生活,這才是造車的本質。

熱詞:

  • 大眾汽車
  • 召回
  • 産品線
  • 認知慣性
  • 雪佛蘭
  • DSG
  • 省油
  • 技術戰略
  • 造車
  • 防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