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傳統建築理念的精氣神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0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只有繼承和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為其恰當地注入時代特色,從而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

  我國建築師王澍日前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美國普利茲克建築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公民。

  王澍為何能獲獎?普利茲克建築獎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解釋説,是因為世界建築業承認中國在發展建築理念中的作用。

  從王澍的經歷看,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建築師,從未在國外創作任何作品,求學過程也完全在國內完成。面對全球化浪潮下城鄉建築風格趨同的現狀,他始終堅守“重建當代中國本土建築藝術學”,不斷反思西方現代城市建築觀念,批判性地回歸地域建築傳統。他説,“中國的建築師要對自己的文化有自信。”

  這種自信和堅持,不僅為王澍帶來了世界級的榮譽,更對我國城市化進程引發的一場爭論作出了回答。現代建築是否應拋棄民族傳統?環視我們周圍那些地標式建築,大多由外國建築師設計,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墻、高聳入雲,摒棄了我國傳統建築風格,民族文化底蘊被盛行的崇洋之風吹得日漸凋敝,城市的個性和魅力也大受影響。試想,如果北京沒有了恢弘大氣的故宮,如果蘇州沒有了婉約精巧的園林,如果我們的城市都跟紐約、倫敦一個模樣,誰又會記得中國?

  失掉了自己的精氣神,一味地模倣,是成不了大家的。只有繼承和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為其恰當地注入時代特色,從而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正如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會所説,“與所有偉大的建築一樣,王澍的作品能夠演化成紮根于其歷史背景、永不過時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築。”

  如今,國際商業大片和時尚設計中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都在昭示,擁有了民族特色才能讓世界記住。其實,國際交流還有助於弘揚民族特色。越來越快的網速、越來越方便的傳播工具,為我們提供了把本土文化展現給世界的機會。

  我國正處於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黃金時期,並已成為全世界建築業最大的市場。在國際上得不得獎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抓住契機,喚醒建築界重新審視傳統建築理念的價值,不再妄自菲薄,不再盲目崇洋,轉而尊重歷史傳統,珍惜民族特色,多設計出與群眾需求和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建築傑作。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熱詞:

  • 傳統建築
  • 建築理念
  • 王澍
  • 建築師
  • 建築風格
  • 傳統文化
  • 作品
  • 傳播工具
  • 現代建築
  • 網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