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名校校長“非院士不可”?(科技雜談)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0日 0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已有不少實例證明,名校校長“非院士不可”的非理性傾向,無異於刻舟求劍,其結果往往是“孫權嫁妹──賠了夫人又折兵”

  前不久,陳吉寧就任清華大學新校長,在社會上激起了小小的波瀾:他不僅非常年輕,只有48歲,而且既不是中科院院士,也不是工程院院士。

  雖然沒有“名校校長必須是院士”的明文規定,但人們的腦海裏越來越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名牌大學的校長,好像只有院士才能勝任。而近些年來的名校校長人選,也似乎有這樣的趨勢:北大、復旦、浙大、蘭大、北航、中科大、上海交大等名校的現任校長,都是院士;北航、北理工的校長,也是在任職後不久就當選兩院院士。於是乎,一旦某所知名大學的新任校長沒有院士頭銜,許多人免不了要打個問號:不是院士,能勝任校長嗎?

  這樣的顧慮大可不必。院士與校長各有其責、各有所長,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內在聯絡。院士作為我國科學技術界的佼佼者,其職責是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做出傑出的學術貢獻,其長處在於科研和學術,而非領導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學校長的職責是處理學校行政事務、領導學校全面發展,其選拔標準是領導能力和管理水平,而非學問做得多麼優秀。換句話説,院士是學有專長、精於己業的專家,校長則是協調各方、服務全校的管家。無論國內國外,成就卓著的科學大家,能成為好管家的,少之又少。

  固然,大學是做學問、教學生的地方,畢竟事關“學問”,作為一校之長應當有一定的學術背景、懂得為學之道。但是,學術背景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更不是學問越大越好、名頭越響越好,更不是除了院士不行。從這個意義上講,非院士的陳吉寧執掌清華,並無不妥。正如該校學術委員會主任錢易院士所説,他有三方面素質可以勝任校長:首先,清華作為一個綜合性大學,需要文、理、工、醫、社會科學等全面提高,而陳吉寧在清華工作多年的經歷和閱歷,意味著他有這個全局觀;其二,作為清華校長,必須有很強的和各方面人物打交道的能力,而他的交流能力也很強,有很好的人緣;其三,清華校長也應該有很強的業務能力,陳吉寧一直對從事的環境治理領域有很新的觀念,也一直堅持帶研究生。

  其實,做研究和搞管理是兩條道兒、兩股勁兒,學問做得好並不等於管理搞得好,反之亦然。正是因為深愔此理,國外優秀的科學家絕大多數是“一條道走到黑”, 畢生精力做學問,最終成就斐然、貢獻卓著;即便是擅長管理的科學家去做院長、校長,也往往是在其科研黃金期過後——一般是在五六十歲之後。

  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我國“學而優則仕”的事情屢見不鮮,許多剛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中青年科學家,就被“提拔”去做院長、當校長;在名校校長人選上,更是出現了“非院士不可”的非理性傾向。已有不少實例證明,這種形而上學的做法無異於刻舟求劍,其結果往往是“孫權嫁妹——賠了夫人又折兵”,有識之士痛心不已。

  “校長不過是率領職工給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前清華大學校長、教育家梅貽琦的這句話,言簡意深、發人深省。

熱詞:

  • 名校
  • 學問
  • 雜談
  • 非院士不可
  • 提拔
  • 科學家
  • 學術背景
  • 綜合性大學
  • 北理工
  • 協調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