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網評:“大部制”改出十幾個副局長折射出什麼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0日 06: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廣東佛山市高明區推行機構改革,調整後,該區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的領導機關無不陣容“豪華”,副局長都有十幾個。面對質疑,當地回應稱,這是“大部制”改革的産物。

  小部門一撤,大機構一立,隨之而來的是領導層人滿為患、副職扎堆,不只佛山,近年來在廣州、深圳、南京等地都有過類似現象。這與機構改革的初衷是背離的。比如,國家進行“大部制”改革,是為了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然而在一些地方,卻把經念歪了,只知道做機構數量的減法,不做行政成本上的減法,更不做提高行政效率的加法。借用一位領導幹部的話説,只是發生了物理變化,而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機構改革為何難以發生“化學反應”?有人用“不能讓一部分幹部利益受損”“減少改革阻力”來回答,似乎這是無奈之舉、現實選擇,但如果改來改去,把大部門變成了頭重腳輕的機構,從以前的政出多門、相互扯皮,到現在的臃腫龐大,除一弊又興一弊,公共資源的消耗依然不減,納稅人的錢依然不少花,如此折騰,豈不違背了改革的初衷?

  問題的關鍵,還在如何對待和處理幹部利益。機構改革,難點往往不在部門的裁撤,而在於人員的安置尤其是領導幹部的安置。固然,人事改革需要平衡相關者的利益,需要留出適當的過渡期,但這並不意味著,“照顧”就是原封不動地保留原來的一切,“過渡”就是等著幹部“內部消化”、自然精簡。這樣難免導致副職扎堆等“越精簡越膨脹”問題,使改革成效大打折扣。

  政府機構改革,與進入“深水區”的其他改革項目一樣,都面臨著利益調整、利益博弈的難題。破解這些難題,不僅需要更新觀念,而且需要創新機制。“大部制”改革,不擺脫“不讓一個幹部吃虧”這樣的觀念羈絆,就難以合理定位、科學安排改革中的幹部利益,不解決“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幹部管理機制問題,就難以減少領導職數,真正精簡人員。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央紀委原副書記劉錫榮就建議,通過“編制法”來治理亂設機構、亂定級別、幹部超編等現象,這就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創新制度設計,從源頭上把住“編制”的閘門,讓副職的設置、人數與流動都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從而療治“大部制”改革中“機構越少、官帽越多”的頑疾。

熱詞:

  • 大部制
  • 化學反應
  • 過渡
  • 深水區
  • 編制法
  • 領導幹部
  • 副職
  • 行政成本
  • 行政效率
  • 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