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回應“錢之問”是全社會之責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7日 15: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的有些建議體現出對教育的深思熟慮。比如有關“錢學森之問”,科技界31組的科學家委員們提出“減負是出大師之需,更是國家之急”。科學家委員們表示:“我們這些科學家呼籲為孩子減負,不是不務正業。‘錢學森之問’大家都很熟悉,這裡頭當然有各種因素在起作用,但我們的中小學生負擔太重,嚴重阻礙了孩子好奇心的形成和創造性的培養。沒有好苗子,出不了大科學家,還談什麼科技創新和科學發展?”

  “錢學森之問”近年來一直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一時對高校形成巨大壓力。一些高校也躬身自省,反思在體制、機制、學術氛圍等方面的差距。有高教專家提出,如果中小學的應試教育長期不能破除,大學新生存在過度的功利傾向,非智力素質嚴重欠缺,高分低能,光靠幾年大學教育難以扭轉。這次科學家委員們的集體提案指出,家長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從小就開始向孩子施加壓力,“海量做題,上各種培訓班”,其實“根本無法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顯然,社會文化的淺薄、功利,給教育幫倒忙,也是素質教育難以推行的重要原因。這個屏障不打破,不僅拔尖科技人才出不了,下一代的健全人格得不到培養,整個國民素質提升也難以實現。

  從這一思路延伸開,錢老擔心的科技人才,這次兩會上代表委員提出的高端文化人才,以及工程大師、能工巧匠、各行各業的優秀骨幹的培養,都與我們的經濟規模不相稱,與我們國家和平崛起的宏圖大業不相符合。教育的責任自然首當其衝。但是學校教育僅僅是為人才培養打基礎,走上崗位後的成長環境更為重要。全社會必須扭轉急功近利的偏向,力戒不問究竟、不求原理、不顧長遠的傳統陋習。創新的基礎是志向堅定、百折不撓、業精於勤,這需要包括體制、機制更新在內的社會大環境的轉變。

熱詞:

  • 科學家
  • 錢學森之問
  • 高校
  • 代表委員
  • 高分低能
  • 家長
  • 學術氛圍
  • 傳統陋習
  • 文化人才
  • 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