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兩會給境外記者帶來的興奮與成就感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5日 07: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兩會給境外記者帶來興奮感與成就感,也讓他們講述的中國故事更加鮮活、更加豐滿

  “所有的眼睛都看著中國”,這是拉美通訊社駐京記者路易斯莫瀾一篇兩會報道的標題。近年來,參與報道兩會的境外記者越來越多。今年又有800多名境外記者活躍在會場內外,他們用自己的筆和鏡頭記錄著兩會,將兩會的信息及時傳播到世界各地。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托馬斯告訴本報記者,該報對兩會的報道非常重視,有10多個記者參加報道,其中有3人從上海分社專程趕來。

  零距離接觸兩會的境外記者從世界各地而來,代表著不同媒體,同樣也代表著不同群體的讀者對中國故事的不同需求。他們觀察中國、選取中國新聞的角度不同,通過兩會而講述的中國故事也因此不同。

  隨著外媒對兩會重視程度的提升,兩會報道量之大,涉及面之廣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有的記者更注重正面信息,有的會側重負面;有的注重前景分析,有的則更看重以往的成果;還有一些是試圖從官員或代表、委員的講話中“刺探”到一些敏感問題的背景。

  他們中有的關注西藏、新疆等邊遠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的關注中國的福利體制改革,還有的關注中國在東南亞的投資項目。他們把視角伸向了中國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而兩會顯然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全方位挖掘中國故事的機會。

  從這些涉及幾乎所有兩會議題的多層次、多品種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境外媒體記者各顯神通形成的競爭場面。每一位記者似乎都希望從重點新聞中找到獨家角度,又都希望能從兩會的海量信息中挖到獨家消息,有的甚至有意製作一些引人的標題來吸引眼球。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學會網站發表的文章,標題就是“在中國兩會的幕後”。

  中國兩會變得更加開放,這是採訪兩會的境外記者的普遍共識。在日本共同社記者大熊雄一郎看來,一些人大代表徵求民眾意見的做法很新穎。美國《紐約時報》邁克爾維恩斯注意到今年兩會擴大了討論的開放度,不同意見激蕩碰撞。巴基斯坦記者馬蘇德認為,兩會對媒體更加開放,媒體人可以得到第一手的信息。印度報業托拉斯記者沃瑪表示,不論是兩會代表、委員,還是政府發言人,大家都很自信,很願意回答記者的問題。這一切,讓外國記者看到一個進步、開放的中國形象。

  兩會話題豐富多彩,境外記者對民生話題格外關注。泰國專欄作家攀洛認為,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房價、物價等問題,説得很詳細,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對國家發展有長遠規劃,這樣的政府讓人放心。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吉米福羅庫茲談到,今年的兩會更加關注民生問題,更加關注有質量的增長和持久的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記者比以往更活躍,他們不是跟著西方那幾家大通訊社的報道走,而是努力在兩會採訪中形成自己的獨家報道,尋找更適合自己讀者口味的中國故事。

  兩會有寫不完的中國故事。兩會給境外記者帶來興奮感與成就感,也讓他們講述的中國故事更加鮮活、更加豐滿。(鐘聲)

熱詞:

  • 兩會
  • 中國故事
  • 成就感
  • 華爾街日報
  • 紐約時報
  • 印度報業托拉斯
  • 政府工作報告
  • 馬蘇德
  • 有線電視新聞網
  • 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