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小民族帶來大建議——民族平等的民主實踐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23: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人口最少民族的全國人大代表曉紅今年39歲,連續第十年走進人民大會堂參與決定國家大事和本民族事務,使她內心充滿自信和自豪。

  曉紅出生於林芝地區米林縣羌納鄉,是世代生活在雪域高原喜馬拉雅山南麓的珞巴族。這個民族人口僅有3000余人,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個。她告訴記者,每年全國人大會議前她都要盡可能多地走訪珞巴族百姓,聽取他們的意見,將他們的聲音帶到北京。

  連續擔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曉紅説,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沒有因為自己代表的是人口特少的民族而忽視她的意見。“在人大會議期間,我感受到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平等履行職責的氛圍。”

  中國目前有全國人大代表2900多名。西藏僅有三千余人的珞巴族和八千多人的門巴族都各有一名全國人大代表。

  為了體現全國人大代表選舉中民族平等的原則,中國法律規定少數民族的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參照人口數和分佈等情況,分配給各省、區、市的人民代表大會選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應有代表一人。

  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正在審議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草案也繼續遵循了這樣的安排。

  2004年,曉紅第一次向全國人大提出建議,呼籲縮短尼洋河兩岸以及米林機場和城區的距離;建議當年就被納入規劃立項,林芝八一第二大橋第二年就落成通車。2010年,曉紅又建議修建一條連接米林縣城和扎繞鄉的大橋,交通部當年即回復計劃2014年實施工程,並納入西藏“十二五”規劃,扎繞鄉居民即將擺脫牛皮筏子過雅魯藏布江進城的生活。

  西藏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才召村曾長期是一個貧困村,當地農民每到8、9月份就要開始吃政府救濟糧。2009年,曉紅建議將縣農場的一塊土質較好的閒置地再分配農民。建議經全國人大答覆並被政府採納後,當地農民很快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

  “修橋、分配土地等建議在內地許多地方也許不算是什麼,但在西藏一些經濟欠發達、農牧民相對保守閉塞的地區卻是很大的事情,能夠解決當地居民的大問題,”曉紅説。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楊聖敏説,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較人口多的民族,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有許多劣勢,不在一個起跑線上;此外,在各級政府部門得到代言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聲音更應該讓黨中央和中央政府聽得到。

  與曉紅一樣,西藏錯那縣麻瑪鄉鄉長白丹措姆近十年來一直是門巴族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除了修路、築橋等人口特少民族人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白丹措姆近年來還特別關注人口較少的民族傳統文化、手工技藝的傳承。

  事實上,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少數民族代表人數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總人數的比例,均高於同期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自從五屆全國人大以來,少數民族代表的名額佔代表總名額保持在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都有1名代表。

  “人口較少的民族往往有很多特殊的情況,他們的訴求是其他民族代表所不能解決的。而通過全國人大這一最高權力機關,小少民族代表就能夠直接反映自身無法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有助於實現民族平等和共同繁榮。”楊聖敏教授説。(記者 顏昊 楊三軍 陳菲)

熱詞:

  • 民族平等
  • 民主實踐
  • 全國人大代表
  • 民族傳統文化
  • 珞巴族
  • 農民
  • 權力機關
  • 選舉
  • 門巴族
  • 措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