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取消三好生加分未必是進步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0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亟待改革的決不只是孩子們的加分體系,而是成人社會的保證程序公正、決策公開制度。肅清腐敗,教育改革才會遵從內在規律,走得順暢、自在。

  各地集中清理整頓中高考濫加分現象的運動,在廣州最新出臺的中小學招生方案裏,顯得最為乾淨和徹底:廣州不僅強調中考不得與奧賽成績挂鉤,不準在招收體育、文藝特長生時進行文化科測試,還宣佈取消了實行多年的“市優秀學生幹部”“市三好學生”和“市優秀共青團員”的中考加10分投檔的政策。

  取消對“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的加分,據媒體報道,大多數學生和家長都表示贊同。這種反響自在情理之中。因為不論在哪一個領域,能夠憑藉專長和榮譽享受到加分優待的,畢竟都是少數人。加分的可貴,原本也在於設定標準的特殊性和資源的稀缺性。

  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幹部”等稱號,在中國可以上溯五六十年的歷史;對獲得這類榮譽的學生,像對軍烈屬子女、少數民族學生或某些文體特長生一樣,給予升學加分等獎勵或照顧,也是由來已久。還原設立這類加分政策的初衷,原是為了鼓勵學生不唯分數是重,要致力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多為集體和他人服務,讓那些學習成績不是最拔尖卻在其他方面表現出色的孩子,一樣有機會進入好學校。

  這樣的標準,難道不正是我們今天的中小學和大學教育中所高揚的“素質教育”和多元化選拔人才的目標嗎?

  從教育和人才培養的規律看,取消了各式各樣的加分,回到僅憑一次筆試決定所有孩子誰更“優秀”的做法,雖然足夠簡單透明,其實卻是倒退回了這麼多年的教育改革所極力希望擺脫的唯分數論、“應試教育”的窠臼,對於原本該是天性各異、成長節奏不一的孩子,未必就是真正的公平公正。

  這一輪的清理加分,起因在於許多地方的成人社會濫用這類渠道,大肆設立加分項目、提高分值,評選過程則往往暗箱操作,以權謀私,孩子更多靠“拼爹”而不是個人能力來獲得加分,讓一項好好的選才之道變味為成人社會逐利和腐敗的可恥土壤。

  在一個腐敗難除的社會環境下,我們正在不知不覺中遠離著教育改革的初衷。原本被指為讓整個教育陷入應試訓練泥潭、扼殺青少年創造力的中考和高考,如今卻越來越多地被人稱為“最公平”的辦法,以至於中學打出“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來激勵學生埋頭啃書本。

  我們是要社會公平,還是要教育規律?看起來,這是不對等的選擇。因為公平公正,該是各種社會資源分配設計的底線,包括教育,容不得僭越。那麼,在短期內,我們的改革進程很可能還將一次次犧牲教育自身的規律。因為,任何試圖開拓選才多樣性、推進和激勵素質教育發展的新辦法新途徑,或許都蘊含著觸動某些階層群體利益、遭受無孔不入的腐敗侵襲的風險。

  何去何從?亟待改革的決不只是孩子們的加分體系,而是成人社會的保證程序公正、決策公開制度。肅清腐敗,教育改革才會遵從內在規律,走得順暢、自在。(姜泓冰)

熱詞:

  • 加分
  • 三好生
  • 三好學生
  • 教育改革
  • 素質教育
  • 成人社會
  • 特長生
  • 應試教育
  • 應試訓練
  • 德智體美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