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如何規避“錢不夠花”的焦慮?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07: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崔永元在人民網做訪談節目時,談到為什麼人們總是感覺自己不幸福的問題,崔永元指出,如果看收入數字,收入肯定是比以前高了,但為什麼大家並不覺得自己掙的更多了?這是因為我們掙錢的增長幅度趕不上物價的增長,“所以很難在錢這方面找到幸福感。”(3月11日《廣州日報》)

  崔永元説,自己現在的工資單上每月是8000多元,再加上其他收入,每月過萬甚至更多都沒有問題,但卻經常感覺“錢不夠花”。而感覺“錢不夠花”的人可不只崔永元一人,日前有媒體報道,北京收入過萬的工薪階層卻倍感焦慮。雖然許多人説自己的收入兩三千,還要承擔養老扶幼的責任,不明白收入過萬的人焦慮在何處,但這並不妨礙很多人對焦慮感的認同。歸結起來,這份焦慮的來源無非是有限的收入增長被高物價、高房價對衝,手頭根本攢不了幾個錢。如果不幸患病或者準備結婚生子,更是會倍感壓力。看似過萬的月收入,帶來的效用似乎還不如千元收入的效用高,滿足感還不如上世紀八十年代。

  事實上,許多人認為收入與幸福感之間有著重要關係,如果單從數據來看,現如今的工薪階層的收入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少高出百倍,那會兒珍貴十足的“萬元戶”如今滿大街都是。但關鍵的問題在於,錢幣的購買力反而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不斷減少。來自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林道藩利用會議間隙到北京西絨線菜市場進行調研發現,10元錢在北京能買到三個蘋果,或五張地鐵票,或七個西紅柿。這説明,隨著收入的增加,社會財富越來越多,購買力卻越來越低。

  當然,嚴格來講,月收入萬元不可能會面餓肚子的危機,很多人沒有萬元的月薪,但也得養家糊口。然而,反過來,活下去是一回事,不焦慮、感到幸福又是另一個更高的層面。從根源上講,工薪階層感覺不到幸福,就是因為沒法感知未來會怎麼樣,以現在的生活推及未來的生活,只能讓人失去信心。

  杞人憂天令人可笑,可是誰能説如今公眾對“錢不夠花”的焦慮不是杞人憂天呢?但這種焦慮不是公眾的錯。我們希望低收入者能夠盡可能提高收入,及早步入中産階級的行列;已經具備相對高收入的工薪階層,能夠生活得更幸福,不用感到焦慮,為一些不存在的問題感到苦惱和壓力。因此,如何重塑公眾對未來的信心才是規避焦慮的根本舉措。重塑信心需要扼制物價上漲,提高工資收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當個人的生老病死都能夠得到保障、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不再成為社會爭論的焦點,在物質層面公眾的焦慮感會大大降低。

  此外,更為重要的在於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競爭機制。經濟學家、政協委員張卓元稱,現在,“拼爹”已不再是個案,但一個“拼爹的社會”是沒有希望的。應該説,“拼爹”早已不是什麼秘而不宣的潛規則,“拼爹的社會”意味著社會機會的不公平,意味著社會階層的固化,這只能加劇公眾對未來社會失去信心。個人的出生背景、智慧、能力都有差異,但不論如何,一個有效的社會必須讓公眾具備均等的機會,公平公正必須是社會的基本要義。

熱詞:

  • 焦慮感
  • 錢不夠花
  • 崔永元
  • 廣州日報
  • 拼爹
  • 萬元戶
  • 拼爹的社會
  • 社會機會
  • 社會競爭
  • 張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