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張龍:月入7500“沒有安全感”的癥結是什麼?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2日 18: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毛女士是北京某商場財務部門中層管理人員,每月稅前收入約為1.5萬元。在她看來,自己的工資水平連“小康”都達不到。毛女士表示,她身邊的朋友和同事都普遍存在一種“焦慮感”,不管薪酬水平如何,都在為“掙錢”而奮鬥着。“我的老闆年薪50萬,為了生孩子也還在拼命賺奶粉錢”,她説,“我的工資兩三年沒漲了,但東西卻越來越貴”。(新京報)

  無獨有偶,“北漂”族小姚是北京市某高校2011年應屆碩士畢業生,目前在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從事新材料的研發工作。目前每個月的平均稅前收入約7500元,在有些人看來,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説這一工資水平已經很不錯了。但小姚説,生活在北京讓他覺得很沒有安全感,就算老闆給加工資,也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據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北京2011年人均GDP 80394元(人均6699.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為12447美元;跟世界銀行劃分12276美元貧富程度的標準線相比,顯然北京已處於中上等富裕國家水平。那麼,為什麼在如此的大背景下,月收入在7500元,甚至1.5萬元生活在北京的人,還會説不富裕,還會説沒有安全感?

  其實,在並不奇怪,如果單拿數字7500和6699.5這兩個數字去比較,小姚和毛女士如此的説法,肯定會讓人覺得她們有故意炒作的嫌疑,甚至還會認為她們這是站着説話不腰疼的感覺。但事實情況卻是不能僅僅拿這些數字去簡單的對比。

  一般來説,GDP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同時GDP還有三種核算方法,即生産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按收入法(也稱分配法)核算,GDP又由勞動者報酬、生産稅凈額、固定資産折舊和營業盈餘四個部分組成。去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人均GDP的約40%,這一比例比一些富裕國家至少要低10個百分點。

  還拿小姚的工資做比喻,他目前每個月的平均稅前收入約7500元,扣除五險一金700元及個稅227元後,實發工資約6500元,但他要交房屋租金1500元,每個月伙食費約1200元,但如果算上應酬(同學、同事近期結婚的特別多),還要多花約500元。加上交通費、手機費、上網費、水電費等開支600元,以及每個月寄回家的500元,小姚每個月的積蓄不足2500元。

  也就是説讓小姚可支配收入偏低,是他感覺月入7500都“沒有安全感”的根源。難怪他自己都説,“自己就是給北京GDP“扯後腿”的,除了日常開銷,我基本沒給GDP做什麼貢獻”。而導致他可支配收入偏低主要原因,就是勞動者報酬佔比偏低,或者説是生産稅凈額、固定資産折舊和營業盈餘三部分佔比偏高。

  説了説去,總結只有一句話:工資沒有物價漲得快,錢再多也是不夠花。要想讓百姓有更多的安全感,有更多的幸福感,在大力發展經濟增加GDP的同時,如何提高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才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一問題正是月入7500“沒有安全感“的癥結所在。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熱詞:

  • 小姚
  • 安全感
  • 焦慮感
  • 小康
  • 營業盈餘
  • 生産稅凈額
  • 固定資産折舊
  • 毛女士
  • 勞動者報酬
  • 人均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