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進一步完善、支持文化産業發展配套政策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4日 06: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家強則文化強,文化興則民族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説,“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當代中華兒女一定要肩負起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重任”,這道出了國人豪邁的情感,也預示了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任務的艱巨。

  按照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的部署,《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到2015年文化産業“逐步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提高文化産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要求。無論是對內服務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還是對外應對國際文明的角逐,參與綜合國力的競爭,都迫使我們在文化建設上加大投入、下大功夫。

  我國文化産業實力不足、影響力較低的現實不可忽視,比如,傳統産業公司如中石化、中移動等成為了世界500強,文化企業卻鮮有名揚世界的品牌代表。又如,目前全國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總和,還不及德國貝塔斯曼集團一家的年收入。目前,全世界每100本圖書,85本由發達國家流向不發達國家;全世界每100小時音像製品,74個小時由發達國家流向不發達國家;美國生産的電影佔全球影片數量的10%,卻佔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觀影時間。

  文化實力是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支撐,如果兩者脫節或不匹配,則我們很難贏得國際話語權、主動權,已經擁有的經濟實力也會受到削弱,進一步的發展會受到制約。長期看,中國經濟參與世界一體化的進程就會變成“蹩腳的旅行”,人民的尊嚴和自豪感也將打一個折扣。這正是我們大力發展文化産業的原因。可以説,發展文化産業是我們參與全球競爭的又一個戰場。

  按照中央部署,有關支持文化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正在加快出臺:財政方面,中央和地方財政設立了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文化産業稅收減免政策相繼頒布。金融方面,證監會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發行上市,鼓勵文化類上市公司進行並購重組,穩步擴大文化企業債券市場融資水平,推動完善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配套制度;銀監會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推進適應文化産業大發展大繁榮的信貸管理制度創新,推動適應文化産業特點的金融産品創新;保監會公佈了首批11個保險業支持文化産業的試點險種。

  為支持文化産業“走出去”,各部門還採取部際協調的方式,完善財稅、金融、外匯和通關等配套政策,拓展對外文化貿易網絡,積極擴大文化企業的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可以説,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大發展已經邁出積極有力的腳步。

  這裡要強調的是,文化體制改革是“兩手抓”、“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一方面要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這兩者,又都統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總目標之下。

  現實看,無論從文化傳播的內容、渠道、技術哪一個方面衡量,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都會有交叉。從文化的公益性來看,走向市場的文化産業也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就是説,文化産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要相得益彰,相互促進。也要避免文化産業搞一窩蜂和GDP崇拜,務求扎紮實實,穩妥推進。

熱詞:

  • 文化企業
  • 文化産業發展
  • 轉企改制
  • 文化貿易
  • 文化體制改革
  • 文化建設
  • 文化傳播
  • 文化消費
  • 文化單位
  • 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