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上海博物館集盛酒、溫酒為一體的春秋犧尊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3日 16: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鎮館之寶

  春秋犧尊為春秋晚期的青銅器。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犧尊是僅知的四個之一,卻又是集盛酒、溫酒為一體,為目前發現的青銅器中唯一的一件。其高33.7厘米,長58.7厘米,重10.76公斤,作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已經公認其為蓋世瑰寶。這是李峪村出土的大量酒器之一。

  文/本報記者 吳波

  犧尊:“産量”豐富,存世稀少

  據上海博物館青銅器專家介紹,犧是古代宗廟祭祀用的純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稱為純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禮器。所以犧尊就是“刻為犧牛之形,用以為尊”的酒器。犧尊作為周代酒器,有木質的,有青銅的。

  《周禮》六尊為犧尊、象尊、著尊、壺尊、太尊、山尊;鄭康成引鄭司農説六尊為獻尊、象尊、壺尊、著尊、太尊、山尊;“犧”、“獻”同音讀為suo,即“婆娑”的“娑”,今讀作xi。犧尊作為齊地齊國的“特産”之一,不但製作華美,而且“産量”豐富。但自秦漢魏晉到今天齊國犧尊的發現,見於記載的僅有四件。

  春秋犧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峪村位於山西渾源縣城西南。1923年,村民在其東南的李峪廟坡掘土時,發現了一批青銅器,這就是著名的李峪村青銅器(又稱“渾源青銅器”)。因為生逢亂世,這批瑰麗的青銅器出世後飽經劫難,大部分流散于海外,國內僅存少數,部分珍品為上海博物館所藏。這其中便有一件堪稱是古代藝術之瑰寶的、被稱之為“犧尊”的特殊青銅器。

  春秋犧尊這件青銅器,作水牛形,牛腹中空,牛頸和背脊上有三個孔,中間一孔套有一個鍋形器,可以取出。牛背上的三個空穴原來應該有蓋,但已經缺失,牛尾也沒有了,只留下一個不規則的窟窿。從其特殊的結構分析,它有可能是一件溫酒器:牛背上的鍋形器可以盛酒,空穴注水裝于牛腹用來溫酒。此器形態穩重,雖然四足矮短,但牛獸上充滿張力的雙角、圓瞪的雙目保持了真實感。這種器物在青銅器發展史中,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由於其造型與犧尊近似,而在考古和文獻中均未有合適的名稱取代,便也沿用舊稱把它命名為“犧尊”。上海博物館的這件犧尊集盛酒、溫酒為一體,為目前發現的青銅器中唯一的一件。

  春秋時期

  已經馴服牛

  此尊紋飾華麗繁縟,構圖新穎,牛首、頸、身、腿等部位裝飾有以盤繞迴旋的龍蛇紋組成的獸面紋,仔細觀察為獸面銜兩蟠龍,蟠龍的上半身從獸面的頭頂伸出,後半身被獸面的雙角鉤住並向兩邊延伸。在牛頸及鍋形器上飾有虎、犀牛等動物的浮雕,形態生動,鑄造精美。這件犧尊的牛鼻上還穿有一環,説明了至少在春秋時期,已經開始使用穿鼻的方法來馴服牛了。

  這件商晚期的“牛尊”集鑄造、設計、雕刻藝術于一身。既是精美的藝術品又是生活中的實用品,承載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銅精品。

熱詞:

  • 上海博物館
  • 青銅器
  • 春秋時期
  • 春秋晚期
  • 産量
  • 周禮
  • 婆娑
  • 特産
  • 犧尊
  • 牛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