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再過十年還有人種田嗎?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3日 1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網-數字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新華社電“今天種田的都是六十歲七十歲的老人,再過十年還有人種嗎?”“這裡蘿蔔賣不出,那裏土豆沒人要,誰還願意回家種田?”“80後、90後在家沒務農,外出沒學農,新型農民從哪來?”全國兩會上,記者採訪部分全國人大代表,他們對糧食“八連增”背後的三農新問題表示擔憂,也對新形勢下的農業農村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

  一問新生代農民哪來?

  “現在我還能在家種幾十畝田,等到我80歲的時候,我的兒子們肯定不會在家種田了。”來自糧食生産大縣湖北省監利縣的農民代表朱建華坦言,自己也不希望孩子們留在農村,而願意讓他們到城裏去闖一闖。

  朱建華告訴記者,農村青壯年勞力基本上全部出去打工了,留在家裏的只有婦女、兒童和老人,70多歲的老人還在下地幹農活,像自己這樣五十歲左右的,算是年輕農民了。“這些年農業基礎設施改造好了,種田沒那麼費勁,自家幾畝地,老人種一種也沒有問題,但是想一想,再過十年之後,這些田誰來種呢?”

  採訪中,來自農村基層的代表們普遍反映,70後、80後乃至90後的年輕一代基本上都外出打工,新生代農民斷檔,一些地方撂荒現象越來越嚴重,過去種兩季的現在也普遍只種一季。

  二問種田積極性誰來保護?

  來自魚米之鄉湖北鐘祥市的全國人大代表周家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為什麼年輕人都不願意種地,因為農業的比較效益低,在糧食産量連創新高、農産品價格一路走高的背景下,農民種植利潤依然不高。“從湖北鐘祥市來看,種一畝水稻純收入800-900元,棉花900多元,花生1600多元,平均每畝約1000元。一戶農民種地10畝,還抵不上1人打工半年,農民的勞動價值沒有得到體現。”

  特別近兩年來,各地農産品“賣難”的問題又頻頻出現,今天這裡蔬菜賣不出去,明天那裏柿子沒人要,市民們“菜籃子”一塊多錢一斤才能買到的卷心菜,在農民的“菜園子”每斤2角錢都難得賣出去。農民“賤賣”,市民“貴買”,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三問職業化農民如何培養?

  朱建華也曾遇有過“賣難”的苦惱,“辛辛苦苦種一年,本錢都收不回,人還累得要死”。經歷了多次挫折之後,他現在每天都要緊盯農産品市場的行情,像炒股票一樣進行行情分析。“這樣,我在下種的時候就能知道該種什麼,不該種什麼,比如今年,我的大棚裏就沒有種蔬菜,而是改種西瓜了。”

  但是,大多數的農民並沒有這種“職業化農民”的素養。一些基層代表表示,農民市場化意識不高,信息不靈通,經常“一窩蜂”式地同質化種植養殖,造成農産品供大於求而滯銷,“蘿蔔哥”“白菜姐”等現象頻頻出現。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説,誰來種田的問題,換言之就是“誰將成為未來的農業工人”的問題。

  “我去給農民講生産技術,放眼一望幾乎全是老人,我問他們聽不聽得懂,他們説,聽得懂一點。”鄧秀新説,隨著農業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農業機械化率的不斷提升以及農業生産的集約化發展,農民應該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這就需要從制度層面進行考量。“比如,一個地方需要多少拖拉機手,多少專業植保人員,需要進行測算,然後由專門的職業教育進行培養,培養出‘農業工人’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熱詞:

  • 種田
  • 賤賣
  • 菜籃子
  • 菜園子
  • 80後
  • 農業工人
  • 農業基礎設施
  • 種蔬菜
  • 農業農村發展
  •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