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聞1+1》:政府要用市場化手段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9日 07: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央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誰來種地?!

    導視:

    解説:

    百姓種田,政府發錢。廣東佛山經驗引來全國各地考察團。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村民:

    對我們農民幫助很大啦。

    李溟:

    要付出7個多億。

    解説:

    佛山,全市GDP超5000億,農村人均耕地卻不到兩分,面對調查只有一半農民表示願意種地,而66%的村幹部卻希望耕地被徵用。

    李溟:

    如果是搞工業或者搞商業,這個收益遠遠是大過搞農業。

    解説:

    全國糧食産量八連增,農村空心化現象卻在加劇。昔日推高CPI的農産品如今卻紛紛出現滯銷,佛山經驗的背後到底給中國農業會帶來什麼思索?《新聞1+1》今日關注——今天讓誰來種地?!

    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歡迎收看《新聞1+1》。

    在電影《葉問》裏面您可以看到有很多人不遠千里而來,到廣東佛山去學習這個著名的南派的拳法,而眼下在現實生活裏面,由於廣東佛山實現了一個新的政策,因此吸引了很多考察團前去取經,那麼這個新的做法簡而言之就是農民種地,政府補貼。到底怎麼回事,我們先去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説:

    全市GDP超5000億,而農民人均耕地卻不到兩分,流行咏春拳,工業、商業發達的廣東佛山真的能出和農業相關的經驗嗎?答案是肯定的。近日全國不少地區的考察團就在佛山。

    澆水、噴藥,眼前這片長勢不錯的田地,以前這裡卻是沒人住的萬頃洋。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村幹部:

    因為這裡地勢比較低窪,它一下雨就進(水)了,然後這裡地方比較大,它一進(水)望上去好像一片汪洋大海。

    解説:

    曾經的萬頃洋為什麼會成為現在的高産田?是什麼重新吸引了農民承包土地的熱情?變化源於廣東佛山一項正在推行的新政策,耕地補償。通俗地説,只要農民耕田,土地不撂荒,政府就會發給補貼,正是這筆錢讓湯村有資金去修好自己的小水利。

    古國輝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湯村村長:

    那一條就是拿了補貼以後才做的那一條排水。

    解説:

    古村長説,按照規定政府發給農民的補貼20%是必須拿來用做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剩下的80%留給農民,在他們村一畝地農村一年最多可以拿到400塊錢補貼。

    古國輝:

    總共算下來估計有兩百萬左右,有四百塊錢是給農戶的,有一百就是村裏面留下來搞那個水溝、搞那個路網的。

    解説:

    除了用途農民要想拿到補貼,政府還有條件,佛山規定,村民必須把自己的耕地保護好,一旦出現撂荒或者破壞,全村的補貼就拿不到了。

    湯錦昌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村幹部:

    你破壞一點全部沒有了。

    記者:

    就是一戶破壞整個生産隊都沒有了?

    湯錦昌:

    沒有,沒有了。

    記者:

    所以説老百姓現在保護耕田的積極性也是提高了。

    湯錦昌:

    提高了,肯定大了。

    解説:

    寧願外出打工也不在家種地,寧願糧田被徵用也不願守住故土,儘管無奈但卻是很多地方農村的現實,佛山也不例外。辛勤耕作一年,一畝地收入還不如外出打工一個月,與其苦守耕地,還不如將自家地被徵作工業用地,如此情況,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何來。

    李溟廣東佛山市國土資源和城鄉規劃局耕地保護科科長:

    那麼在這個情況下,就是説種糧者和保護耕地一方只有義務,沒有利益。

    解説:

    而出臺補貼政策之前,佛山市國土資源和城鄉規劃局曾在全市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5%的村民願意繼續耕種自己的耕地,而有66%的村幹部也選擇希望把耕地讓國家徵用。如今在佛山推行耕地補償之後,我們高興地看到,有80%左右的農民表示,他們願意留下來,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熱詞:

  • 種地
  • 農民
  • 人均耕地
  • 農村空心化
  • 搞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