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武維華:科技評價獎勵制度存在五大問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3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人民網前方報道組)今天下午15時,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各黨派、各界別的委員將就熱門話題,從不同的角度,通過大會發言的形式,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武維華發言的題目是《完善科技評價獎勵制度 營造良好科研環境》。

  武維華指出,科技評價與獎勵具有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直接關係到科技工作健康發展,關係到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目標的實現。然而,長期以來科技評價獎勵制度在許多方面與科技工作的發展不相適應,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據九三學社近年組織的問卷調查,78.5%的科技人員認為項目評審結果不公正,87.7%的科技人員認為科技成果評審和評獎需要“公關”。概括起來,科技評價獎勵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體系不夠完善。目前的科技評價側重於具體項目評審,面向科技政策和計劃的評價相對缺失;針對科研機構和國企研發績效的評價機制仍不完善;隸屬於部門的科技評估中心獨立性不足,缺少反評估機制,難以保證評估的公正性。

  二是指標不夠科學。在評價標準上重數量輕質量,在方法上重定量評價輕學術評議,在導向上重産出形式輕實際效果,重短期效益輕長遠價值;宏觀評價和微觀評價錯位,指標體系過於絕對化,評價活動過頻過繁;對基礎研究的評價過分強調量化考評文章、專著和獲獎數量;技術開發類項目評價所強調的經濟社會效益經常充滿泡沫;對前沿技術研究評價過於強調短期市場效益。

  三是程序不夠合理。項目評審經常由執行單位或個人操作,自行提出評審專家名單並邀請、承擔評審費用、撰寫評審意見初稿;經常有非同行專家參與評審;評審專家往往沒有足夠時間審查作為評價依據的技術資料;有時評審專家做“好人”;導致評價淪為走過場,“漢芯造假”就是典型事例之一。

  四是科技獎勵導向跑偏。目前,每年僅省級科技進步獎就有7000多項,獲獎人數近3萬。一些部委未按規定取消科技獎,甚至為爭奪國家獎而增加一等獎數量;成果“包裝”乃至弄虛作假成為組織行為;領導幹部搭車、&&和權威挂帥成為常態,“跑獎”成為一種“服務”。悖離初衷的科技獎勵異化為某些科技人員刻意追求的目標,挫傷了在一線潛心研究的科技人員、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五是科技人才評價制度亟待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選拔和培養的行政干預過多,對諸如“海歸”、“非海歸”的同類人才設置多重標準,各類人才計劃重復設置、相互攀比、界限不清,對“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落實不力等。例如一些計劃採取行政方式選用人才,忙於為入選者“戴帽挂花”,較少為成長者“澆水施肥”;一些項目熱衷於錦上添花;吸引人才過於注重物質,不注重科學、奉獻精神的要求。  

熱詞:

  • 科技評價
  • 武維華
  • 科技獎勵
  • 學術評議
  • 評價依據
  • 科技工作
  • 科技評估
  • 評價機制
  • 評價制度
  • 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