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馮驥才:“維修性拆除”城市古跡是為破壞找藉口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國政協今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邀請五位政協委員圍繞“深化文體改革,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主題回答記者提問。在回答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提問時,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表示,針對城市歷史遺産的所謂“維修性拆除”,是為破壞找藉口。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推倒具有文物價值的城市建築,並美其名曰“維修性拆除”。馮驥才説,這個詞彙非常可怕,但願這種野蠻的詞彙再也不要在我們媒體當中出現。

  這位致力於搶救民間文化的藝術家憂心忡忡。他説,儘管我們對拆除城市的歷史建築有了教訓,知識界等各界一致在呼籲,特別是媒體在這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建設性的破壞一直存在。最近出現的“維修性拆除”,説明既有了破壞的現象,又有了破壞的藉口。

  此前,全國政協委員鞏漢林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也表達了他的憂慮。“有些官員,為了自己的政績,為了所謂的城市形象,還有開發商和銀行的利益,對文化是漠視、不屑的態度。”

  他舉例説,某地發現了一個幾百年前遺留的糧倉,文物局呼籲不能再挖了,可是第二天就被剷平了。原因就是領導的一個電話,説“拆”。

  他為此痛心不已。“文化要大發展大繁榮,可有些人不當回事,這就是我們的悲哀。”

  在記者會上,馮驥才説,中國有660個城市,在這30年急速的城市建設和現代化的衝擊下,我們把幾百年、上千年形成的千姿百態的具有個性的城市變成了“千城一面”。“我們把這樣的東西交給後代,後代只能説我們這一代無知、沒文化。”

  由此引發的關於如何促進文化發展的話題,成為委員們在記者會上發言的焦點。在回答另一名記者提問時,馮驥才説,中央提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之後,一些地方的文化發展一哄而起,有一種“躍進”的形勢。

  作為文化部非遺專家部主任,馮驥才親眼見證了文化遺産在十幾年間整理到了四級名錄七千項。但是由於不良政績觀的驅動,文化遺産一旦“申遺”成功,之後就沒人管了。他還注意到,很多地方的皮影已經不是手工製作,而是用機器壓了。

  “在利益驅動下的不良政績觀,正在讓文化變味兒。”馮驥才説。

  兩會期間,馮驥才遇到了文化部的領導,他建議:把“申遺”改為“審遺”,以此提醒地方政府對遺産要認真負責,不能把變味兒的粗製濫造的東西留給後代。

  他還準備了一份提案,建議對幹部選用建立文化考核機制。“那些主管文化的官員要懂文化的規律,有文化的理解力,他應該是熱愛文化的,不熱愛文化的人怎麼能把文化工作做好呢?”

  他甚至明確表示,民族的價值觀一定不能有“錢”這個字。“一個只為錢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個民族必須有精神。”

  “現在文化産業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創意,有很多是虛的,就是為了圈錢。産業沒有創造性的內容、方法和新的技術就發展不下去,所以文化産業的問題也是創意的問題。”馮驥才説。

  本報北京3月8日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熱詞:

  • 馮驥才
  • 古跡
  • 城市建築
  • 維修性拆除
  • 申遺
  • 城市形象
  • 躍進
  • 政績觀
  • 陽光連線
  • 變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