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尋找真實的成長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0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黃湘

  從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到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危機”成了描述世界經濟最常用的關鍵詞。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宏觀表現卻相當不錯。在部分學者眼中,這説明了所謂“中國模式”的優越性──雖然溫家寶曾經明確表示過不存在“中國模式”。

  事實上,部分學者所勾勒的所謂“中國模式”,其在經濟層面的三大特徵──實際負利率下的高儲蓄、政府主導下的高投資、外向型發展戰略──在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尤其是近十多年來的高速增長以後,已經難以為繼。從歷史經驗看,“二戰”以後日本、韓國等追趕型經濟體,都曾經經歷從高速增長回落至中速增長的階段,中國也不可能例外。世界經濟危機帶來的外需減少,更是加劇了這一回落趨勢。

  自從2011年下半年以來,多項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已成定局。此前在高增長狀態下所積累的諸多經濟泡沫開始浮出水面並逐一破裂,各種社會矛盾也隨之激化。有論者因此稱2012年是“中國經濟-政治週期的緊要時段”。

  《中國2012:尋找真實的成長》一書,分別從不同角度直面當前焦點問題,給出了“中國模式”在經濟層面難以為繼的重要理由。

  其一,實際負利率下的高儲蓄。其原因在於金融市場建設滯後,公眾難以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而且存貸款利率尚未市場化,無法發揮利率對資金的配置功能。正如李揚《中國金融資源的三個扭曲》一文所言:“中國不缺資金,但是錢都集中在銀行,銀行只能發貸款,貸款就形成債務……目前中國的資金結構是一個形成高杠桿率的資金結構。”這無疑蘊涵著巨大的金融風險。

  其二,政府主導下的高投資。這是近年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激增的根本原因。書中劉煜輝《治理地方債務激增》一文所言:“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有效的機制能夠遏止地方政府進行過度投資的持續衝動。”劉煜輝在收入本書的另一篇文章《終結寬財政緊貨幣》中指出:“中國貨幣供給是商業銀行表內和表外信用活動急劇膨脹的結果。”這是今日積重難返的“土地財政”的成因,也是中國通脹高企的重要原因。

  其三,外向型發展戰略。這在近十年來為中國積累了鉅額外匯儲備,但也導致國際收支失衡,帶來了巨大的通脹和外儲縮水風險。在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外需減少的情況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定位亦亟需改變。推動人民幣成為與中國經濟實力相稱的國際儲備貨幣,也是正確的方向。但是,對於具體路線圖應充分考慮,仔細斟酌。   當然,所謂“中國模式”並不僅限于經濟層面,更是一套包含了政道、治術的治理模式,其核心在於強調政府對於經濟、社會的主導作用。

  《中國2012:尋找真實的成長》

  吳敬璉 秦暉 等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

熱詞:

  • 政治週期
  • 中國模式
  • 中國2012:尋找真實的成長
  • 二戰
  • 世界工廠
  • 中國金融資源的三個扭曲
  • 治理地方債務激增
  • 終結寬財政緊貨幣
  • 世界經濟危機
  • 負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