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春遊梅花山一堂生動的“即景寫作課”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京日報數字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週六,本報30名小記者來到梅花山賞梅,初春持續的薄陰天氣,推遲了梅花的花期,梅花山不像往年那般“雲蒸霞蔚、朵朵盛開”。不過,在作家未夕“即景寫作”的指導下,梅花山被小記者品出了一份獨特的美。

  一到梅花山,小記者便舉著相機,對著或綻放、或含苞的梅花一陣猛拍。“賞梅,除了用鏡頭去捕捉,更要用感官來賞。比如,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用耳朵去傾聽,用心靈去體會。”撰寫過《好小子齊咚嗆》系列、《綠綠的小螞蚱》、《喬家的兒女》等小説的作家未夕提醒小記者,“今天的梅林還沒到最美的時候,單看這一株或那一株,確實沒有盛開。不過──”她調轉了語氣,“如果從整體來看,放眼遠眺整片梅林,是不是透出一片淺淺的嫣紅?”小記者抬眼看去,紛紛點頭,“似白不白、似粉不粉,就像小姑娘臉上搽的胭脂。”雨外小的朱元崢形容道。“對!我們對梅林有了整體感觀,接下來就是細節了。”未夕帶領小記者一邊賞梅一邊講解,“細節看什麼呢?看一朵梅花的形態,是開放的還是含苞待放;看色澤,是深紅還是淺紅,有沒有別的顏色;聞香味,是濃烈還是清淡。然後發揮你的想象,描述它像什麼。”

  小記者們立即歪著腦袋,端詳起梅花來。“這朵梅花骨朵好小,只有米粒那麼大。”鼓樓一中心小學的張天宇説。五老村小學陳朔指著身邊一株梅花説:“這個花苞大一點,像顆紅豆。”雨外小的黃秋雨發現一株與眾不同的梅花,“多數梅花枝條向上,可這株黃色梅花,枝條是下垂的。”聽了梅花山首席花情預報員宮慶華的講解後,他才知道原來這就叫“垂枝梅”。

  不知不覺一行人來到山頂,“如果我們寫一篇關於今天賞梅的文章,你們準備怎麼開頭?”未夕讓小記者即景寫作。雨外小的陳奕君先舉起手:“今天,我們小記者到梅花山賞梅。一進梅花山,便看到漫山的梅花朵朵開放、香氣瀰漫……”只説了兩句,未夕便笑著打斷他,反問道:“今天的梅花朵朵開放嗎?”陳奕君搖搖頭,隨即不好意思地説:“可我讀的範文大都這麼寫,我們的課文《春遊梅花山》裏也説,‘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未夕笑道:“寫文章貴在真情實感,不能沿襲老套路。”她建議不妨從天氣入手,“今天其實不是賞梅的最好時候,賞梅或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攜友出遊,或是在有雪的日子獨自踏雪尋梅,今天卻是一個薄陰的天氣……”受到啟發,雨外小朱元崢也想到一個好開頭:“今天天氣如此寒冷,我們都不願意出來,而有的梅花卻已經探出枝頭,淩寒開放……”

  “寫文章,開頭要新穎別致;中間要有細節,可以聯絡常識、典故或詩文;結尾部分,可以呼應開頭,或意境幽遠或大氣磅薄。”未夕頓了頓又説,“但也要發現事物的不同,寫出特點來,不然就成‘新八股’了。”

  “本來還發愁作文怎麼寫,老師給上了一堂生動的‘即景寫作’課,孩子很快有思路了!”鳳凰花園城小學王海盈的媽媽高興地説。本報記者孫紅雨

熱詞:

  • 小記者
  • 寫作課
  • 春遊
  • 即景
  • 喬家的兒女
  • 綠綠的小螞蚱
  • 春遊梅花山
  • 好小子齊咚嗆
  • 枝條
  • 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