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物流標準化還有多遠?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4日 04: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雖然很多人都關注並且有很多人都在參與物流標準化工作,但物流標準化的現狀仍然混亂。” 從物流標準化提出來便積極參與、主持制定了《物流術語》國家標準的中國物流技術協會理事長牟惟仲先生對記者説。他認為,如果缺少國家法律法規、多頭管理與多數物流企業發展水平不足這三個瓶頸不突破,那麼,目前看似熱熱鬧鬧的物流標準化工作産生的實際作用將十分有限,更多的作用在於為幾年以後物流標準化的真正推行做準備。

  法律法規缺失

  “沒有法律法規為依據,推進標準化工作很難。”牟惟仲表示。可以説,缺少有強制效應的法律法規可算物流標準化過程中最大的軟肋。

  目前,只有衛生標準、安全標準與環保標準被納入國家強制性標準範疇。現有的物流標準只是在推薦性標準中設定強制性條款。例如,物流業的基礎標準比如《物流術語》國家標準,雖然很多企業都認同並執行,但並不是強制性標準。

  事實上,涉及到安全的標準相當重要並且急需,但是國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要求,只是作為推薦性標準,而非市場準入標準,所以企業並不重視。原因很明顯,使用普通草繩或者鋼絲繩包裝捆綁比使用規定的特別材料要便宜得多,企業不會自動給自己增加成本。

  多頭參與協調難

  與物流是個新興行業一樣,物流標準化也是一個新話題,也同樣存在多頭組織、多頭制定、多頭管理的麻煩。

  上個世紀90年代,國內物流行業有明顯的發展。到90年代後期,整個國家都開始關注物流,其實早在那時,物流標準化的話題就已經被相關部門提上日程。

  物流是個新行業,因此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管理部門,而是由相關行業的管理部門負責相應方面的管理,同時各部門抽掉人員組成聯席會議進行部門之間的統一協調。比如管理部門,國家發改委、交通部、鐵道部、民航總局、商務部等都參與物流行業管理。物流設備領域的管理也大體如此,交通工具屬於交通部管理,生産和運輸的一些輕型設備屬於機械工業部管理,物流信息系統屬於信息産業部管理等等,每個管理部門都在制定標準。比如,條碼標準的歸口管理單位是中國物品編碼中心,集裝箱標準的技術歸口單位是交通部科學研究院,托盤標準的歸口管理單位是鐵道部科學研究院。

  “參與的組織多了,難以協調各方負責範圍,標準的制定反而變得更加複雜。”牟惟仲如此認為。

  比如冷鏈物流標準,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認為冷鏈物流如同危險品物流,屬於物流中的特殊種類,標準應由其負責,同時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還了解冷鏈物流的管理過程,制定標準更合理。但是中國製冷學會也認為這屬於他們的範圍,因為他們對製冷技術更了解,並且他們認為冷鏈設備標準歸屬物流相關組織沒有先例。據透露,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上報成立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的申請因此擱置了下來。

  不過所幸,在標準制定前各方爭取主導權,一旦標準制定下來,各方基本沒有爭議,都會協同執行。 成都晚報記者 王守旭

熱詞:

  • 物流標準化
  • 冷鏈物流
  • 物流行業
  • 物流技術
  • 物流設備
  • 物流信息系統
  • 物流企業
  • 危險品物流
  • 標準化工作
  • 物流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