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教育部門應是農村兒童營養改善的第一責任人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4日 02: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28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佈《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項目》調研報告,該報告認為:無論是基於國民素質的改善,還是基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應當成為農村少年兒童營養改善的第一責任人,並且是主要責任人。

  該調研組選取了雲南、青海、貴州、陜西、重慶等中西部五省份作為樣本地,對地方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不同主體實施的一些營養改善項目開展了調研。報告指出,現有項目的食品單一和營養不均問題比較突出,作為農村兒童營養健康的主要問題:鈣、鐵、維生素A等元素的缺乏,還沒有更大範圍的探索。因地制宜地確定營養物品、營養餐譜和供餐模式,對特定食物過敏的學生設計價格等同、營養相當且安全的替代食品,應成為營養改善項目考慮的首要問題。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的數據,我國貧困地區兒童生長遲緩率是城市兒童的6倍,維生素A缺乏率是城市兒童的4倍,世界四大營養缺乏病: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缺乏病、缺鈣,以及蛋白質能量不足,在我國貧困地區兒童身上均有體現。2010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新疆、青海、內蒙古、雲南、甘肅、山東等六省區農村地區的實地調研發現,農村地區普遍存在學生飲食習慣和營養搭配不合理;教師、廚房工作人員和學生的營養知識普遍匱乏;學生飲食衛生意識欠缺等問題。近半數受訪學生偏瘦,存在營養不良現象,其中兩成的學生屬嚴重營養不良。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佈的這份報告指出:自2001年起,“撤點並校”政策開始施行,邊遠地區兒童面臨著嚴重的上學時間成本問題。很多學生養成了中午不吃飯,每天只吃早晚兩頓的習慣;而寄宿制學校受資金和硬體的限制,難以為學生提供營養均衡與足夠的伙食。這些情況使得農村學生營養問題變得更加嚴峻。

  2011年10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央每年撥款160多億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標準為全國680個縣(市)、約2600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項目》調研報告認為,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任重道遠,還面臨許多實際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在許多貧困農村的寄宿制學校,學生只能吃到兩頓飯,而目前的政策只解決午餐尚無法顧及早餐。許多非寄宿制的農村學校沒有食堂,多數寄宿制學校配置的是只能燒水、蒸飯、條件簡陋的老式廚房。因此,落實營養午餐計劃還需要一筆數量巨大的配套資金。另外,農村教師編制短缺問題在實施營養午餐計劃中再次凸顯,學校沒有廚房工作人員的編制,只好採取教師輪流值班、家長志願服務或雇傭臨時人員等方式,需要從制度上解決寄宿制學校食堂工作人員編制和開支等問題。

熱詞:

  • 教育部門
  • 農村教師
  • 兒童營養
  • 農村學生
  • 學生營養
  • 寄宿制學校
  • 責任人
  • 營養改善
  • 城市兒童
  •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