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報告稱公益行業自律不甚理想 完善治理迫在眉睫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3日 20: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3月1日電(財經頻道陳璞)“中國公益組織的善治或良治已迫在眉睫,公益組織如不主動承擔責任,可能不會被別人毀掉,而毀於自己的不檢點。”2月29日,被稱為中國第三部門“獨立觀察智庫”的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與公域合力管理諮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在中國扶貧基金會的資助下,再度推出《中國第三部門觀察報告(2012)》,以其一貫犀利、深入的視角對2011年的中國第三部門進行了觀察,直面公益領域當前面臨的公益組織治理問題。

  《報告》指出,當前公眾、媒體和企業逐漸扮演起公益主體的角色,而公益組織在公益領域引領者的角色則面臨著日漸弱化的危險。

  “郭美美事件”引問責風暴 拷問公益組織公信力

  “2011年,‘郭美美事件’掀起的波瀾瀰漫神州,這場公眾和媒體對公益組織的問責風暴也造成了當前公益慈善的全行業蕭條。”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副會長向中新網財經頻道坦言,公眾和媒體拷問的核心,歸根結底就是公益組織的透明和公信力問題,而中國的公益組織也需要從自我反省中尋求力量。

  《報告》認為,公益組織的治理不僅僅是公益組織或公益行業自身的事情,公眾和媒體、國際非政府組織、企業、現有及潛在的捐贈者、受益者、第三方評估者、競爭市場、政府等都有權利,更有責任參與公益組織的治理,對公益組織進行監督、質詢、批評和建議,甚至獎懲。而當前,公眾、媒體已成為了公益組織的核心治理主體、治理先鋒。

  《報告》提到,目前中國公益組織的內部治理和行業自律不甚理想,只有個別公益組織自身做得較好。表現良好的行業聯盟鳳毛麟角,行業自律大多停留在“倡議”的層面,實際執行和效果並不明顯。外部治理方面,“公眾和媒體的權力越來越大”,且變得更為“苛刻”,即便公益組織和行業缺乏自我完善和自律的積極性,公眾和媒體也會監督其加以完善,警惕錯誤的發生。

  公眾與媒體漸成公益主體 公益組織面臨弱化風險

  《報告》觀察到,公益行動已經在全社會普遍開展,公眾、媒體和企業借助互聯網或自身資源和優勢,也開始扮演起公益主體的角色,在資源整合、公益理念的普及方面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可以看到,公眾通過新媒體廣泛參與公益成為了2011年的普遍現象,不僅有諸如“免費午餐”、“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的救助行動,還有支付寶“一元拍”和“消費券”公益營銷為公益組織募款行動;不僅有直接服務於弱勢群體的行動,還有觸動政府體制改革的行動。

  《報告》指出,在這種形勢下,“公益組織作為職業的、專業的公益機構,其在公益領域引領者的角色正面臨逐漸弱化的風險”。

熱詞:

  • 報告
  • 公益組織
  • 支付寶
  • 治理主體
  • 公益機構
  • 行業聯盟
  • 免費午餐
  • 倡議
  • 中國第三部門觀察報告(2012)
  • 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