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今日説法 >

[今日説法]她的孩子是撿的(20110601)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1日 14: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ab6676df41b34d4ebcb560861d65fe38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期話題:她的孩子是撿的

播出時間:2011年6月1日

記者:田雪嬌

編輯:孫銘菲

攝像:無

主持人:撒貝寧

嘉賓: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  陸士楨

 

主持人:在今天節目當中,我們要給各位介紹一個非常特殊的家庭,這個家庭的家長只有一個母親,但是她有很多的孩子,而這些孩子的狀況也都非常地特殊。

這個嬰兒是張菲一個月前從樓下樓梯口撿來的,是個女嬰。張菲説現在女嬰的身體已經比撿來時好多了,不過這個女嬰頭很大臉很小,四肢也不能完全伸展,張菲説這個女孩很可能是有唐氏綜合症,也就是俗稱的“大頭娃娃”,而我們發現這個剛撿回來的孩子並不是張菲家裏惟一的孩子。這個兔唇女嬰叫吳小妹,才剛撿來三四個月,因為嘴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閉合,張菲在喂她的時候都要格外注意。這個看上去總是皺著小眉頭的小男孩叫吳小豪, 今年3歲多了,他有先天性心臟病,因為平時特別愛嚎啕大哭,就叫了小豪,而小豪也特別纏張菲。這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叫吳霞亮 6歲了,以前也有唇腭裂,後來做了手術,現在恢復得好多了。這個怎麼問都不説話的小男孩叫吳星星,今年9歲,上小學二年級,他以前也是唇腭裂也做過修復手術。這個白白的小男孩叫吳小貝,今年4歲了,有先天性白化病。在這樣一群孩子中,這個大眼睛梳著娃娃頭的小女孩特別亮眼,是吳朋普,吳朋普小名叫朋朋,今年5歲了,剛撿來的時候家裏特別困難,適逢普寧當地的好心朋友送了點錢來,所以就起了朋普這個名字。朋朋看上去身體沒有任何缺陷,我們和她交流也沒有障礙,但是張菲説朋朋當時是在醫院門口撿到的也有病,她還帶我們到了當初撿到朋朋的地方。除了這些孩子之外,現在還有兩個孩子已經成年了,一個叫吳丹丹,18歲,在讀高中,因為住校不經常回來,還有一個叫吳松松,眼睛不太好,18歲,一邊讀書一邊工作。

在張菲的家裏,所有的孩子都姓吳。

張菲是山東人,從小被遺棄,當年被一個姓吳的養母收養,靠撿垃圾維持生活,為了紀念養母,她收養的孩子也就都姓了吳。養母過世的時候張菲才8歲,從那個時候,張菲就靠自己維持生計了,一個人過著流浪的生活,直到她26歲那年也就是1982年,她在路邊發現了一個嬰兒。因為自己也有過被遺棄的經歷,張菲當時就收養了那個女孩,再後來撿孩子收養孩子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主持人:張菲今年56歲了,她從26歲開始收養棄嬰,30年來已經收養了32名棄嬰,最大的30歲,已經出去獨立生活了。那麼這麼多年,張菲是怎麼樣照顧這些孩子,又是靠什麼養孩子的呢?

張菲沒上過學不識字,平時就靠打雜工為生,後來收養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沒辦法就只能靠撿垃圾生活,有時候孩子也會和她一起上街撿垃圾。那個時候張菲沒有自己的住處,整天帶著孩子住在一個窩棚裏,我們採訪的這一天,在外面讀寄宿制高中的吳丹丹回來了,丹丹是家裏目前惟一一個身體沒有任何缺陷的孩子,但是她不願意正面面對我們的鏡頭,我們尊重了她的選擇。

2006年張菲的事,被當地媒體報道出來之後,一時間她成了街頭巷尾熱議的名人,於是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好心人紛紛前來幫助,相關部門稱當時捐款一共9萬多元,購房就用了7萬多元,剩下的錢全部都送給張菲。2006年的6月1日,張菲一家搬到了現在居住的這間近百平方米的新居。當地的公安為張菲全家補辦了戶口,民政部門還為張菲和孩子們辦了低保。2007年的除夕之夜是張菲和孩子們搬進新家之後的第一個春節。直到我們採訪的時候,張菲和孩子們已經在這個家住了5年了。

這個當年張菲抱著的嬰兒如今已經長大,就是可愛的朋朋。現在每天早上,張菲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孩子做飯,然後忙乎著從小到大的8個孩子。孩子小,經常會有不聽話耍賴的時候,而張菲不僅養活著孩子還堅持供孩子讀書,因為她説孩子們讀書好了才會有出息。小豪、小貝、霞亮和朋朋,這4個不到6歲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張菲每天都要送他們去上學。孩子一個學期的學費,像今年的就900元,跟他們就收850元,雖然政府各項補貼加起來每個月能有1000多元,一年就有1萬多元,但一年下來,僅這4個孩子上幼兒園的費用也要六七千元。每天送完孩子上幼兒園,張菲一般都要去街上買菜,如果發現有可以撿來賣的張菲也會習慣性撿了起來。因為還有兩個小嬰兒幾乎每時每刻都需要她照顧,所以張菲一般白天就在家裏。晚上哄孩子們睡覺之後本來是張菲該休息的時候,可這個時候張菲還要出去再撿撿垃圾貼補家用。

這就是張菲現在每天的生活。

主持人:今天我們請到演播室的嘉賓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陸士楨教授,陸教授,您對於張菲的這個行為,您怎麼看?

嘉賓:她作為一種精神也是在社會上值得倡導的,我們有理由對這個人的人格和她的道德給予非常好的評價和讚揚,也很欽佩。但是從一個法治國家一個完整的社會福利體制,這樣一個角度看這樣的一種行為,它可能對孩子的成長也會帶來一些或者説不可預期的一些問題。

主持人:潛在的隱患可能會有?

嘉賓:對,你比如説這些孩子的醫療,包括他的生活保障,我注意到這個片子提到,就是她實際上沒有很大的經濟能力做這樣的一些事情,實際上孩子的生存、發展,身心健康的保障實際上都是有問題的。

主持人:但是針對您這樣的觀點,可能很多人就會説了,説如果張菲不管,那這些孩子還沒有現在的生活。

嘉賓:我們設立了專門的撫養的機構,我們有家庭收養的相關法律,我們也有個人辦社會福利機構的相關的政策和制度,比如説你撿了(孩子)向公安局或者是派出所報告,由公安局派出所,它會做一番調查以後,確實找不到他們的(親人),他們會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國家去年剛剛頒布了一個等於叫做國家撫養孤兒的制度,就是凡是以後有孤兒,國家都每年出錢把他養起來,這是國家的責任。財政部拿出了25個億來支持全國的孤兒,那麼也還有比如説,我們假設一下假設張菲她背後有一個老闆,他也很有錢願意支持張菲來做這個公益事業,她就可以正式去註冊一個組織民政部門登記註冊,所有的這一切步驟都是以孩子的最終的利益(為目的的)。

記者採訪快結束的這天張菲生病了,聽説孩子們從起床到中午都沒吃飯,記者到樓下給孩子們買了點炒飯。張菲家所在的街道聽説張菲生病的事也在第一時間來了。街道的同志們還留下了300塊錢,到了下午張菲勉強可以坐起來了。張菲本想給在當地打工的一個養女打電話,希望她能夠過來幫忙照顧孩子,但是電話卻一直無人接聽。我們發現張菲的手機裏有5個號碼,其中只有兩個是她養女的號碼,這些年她一共收養了32個孩子,可在她生病的時候身邊卻沒有人能夠照顧她。正在讀高中的18歲的丹丹對張菲目前收養棄嬰的行為有點不認可。丹丹覺得張菲媽媽目前年齡越來越大了,照顧這麼多孩子也力不從心了,她擔心著張菲的身體。丹丹勸張菲媽媽講不要(再收養了),可是她不聽。擔心孩子們的安全,張菲很少讓孩子們出門,捉蟑螂就成了他們最好的遊戲。記者通過幾天的交流,好不容易和小朋友們熟悉了,可是他們面對鏡頭依然不愛説話。娃娃頭的朋朋還會用手打人,不過我們發現她只是想引起我們的注意。而當我們把攝像機挪遠,也許是他們沒有了防備,也許是平時張菲抱不過來他們,孩子們都爭著讓記者抱。

廣東一個公益組織聽説了張菲收養一群身體有殘疾的棄嬰的故事之後,準備帶著張菲收養的幾個身體有殘疾的孩子去廣州檢查治病。5個小時的車程之後,我們抵達了廣州武警醫院,專家們給孩子們做了簡單的檢查。分析孩子們的病情,院方表示相關的手術費用會最大限度地降低,而公益組織也表示會積極地籌措孩子們手術的費用。

主持人:目前我們記者得到的消息是,這個患有唇腭裂的小妹和先天性心臟病的小豪都已經順利地接受了手術,而且醫生説手術的狀況非常不錯。我們也期待著兩個孩子能夠早日康復,能夠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