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第三部門觀察報告(2012)》一書出版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3日 01: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北京2月29日電(記者張希敏)由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教授康曉光等主編的《中國第三部門觀察報告(2012)》一書29日出版。報告認為,目前中國公益組織的總體治理狀況並不理想。

  報告指出,在內部治理方面,只有個別公益組織自身做得較好,且主動接受利益相關者的質詢,做到透明,保證效果和結果;行業自律大多停留在“倡議”層面,缺乏約束性和有效性,儘管個別組織之間已開始建立自己的聯盟組織,規範加盟會員的行為,加強其對利益相關者的交代,但鳳毛麟角。而公益組織的外部治理狀況也非都顯“繁榮”,只有來自公眾和媒體的問責值得稱讚,當然政府目前也開始採取較為積極的態度和行動。

  報告還對強制性行政動員募捐、中國現今的社會工作模式、中國政府與在華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互動等重點議題進行了觀察。

  報告認為,在華國際非政府組織不僅對中國的第三部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領域,它們在與中國政府互動博弈過程中,雙方各自採用了三種行動策略並形成了六種政社關係,事實上雙方的行動策略及相應的政社關係隨著雙方力量的變化而變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政府將社會工作作為進行社會管理的一種手段,在政府主導下,開始在中國大規模萌芽、産生併發展,並形成了不同於西方的模式,通過案例剖析,觀察報告對此進行了梳理和分類,總結了不同類型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性。

  同時,報告對慈善商店和公益彌散現象等議題進行了深度關注。在西方,慈善商店是一種成熟的、可持續的、多贏的慈善運作模式,但中國的慈善商店目前尚處於初始階段,其在屬性、運作模式、效果以及與相關行業規範方面與西方存在一定的差異。

  此外,報告從政策法規、政府行動、行業建設、活動方式和資源、組織建設、學術界、公民行動和海外力量九個方面記錄了近一年以來對中國第三部門有重大影響的事件。

熱詞:

  • 中國扶貧基金會
  • 倡議
  • 中國第三部門觀察報告(2012)
  • 利益相關者
  • 出版
  • 組織建設
  • 社會工作
  • 一書
  • 不同於
  • 雙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