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離開"中國國情"談稅負不靠譜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1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期,關於中國商品中含稅過高的議論成為社會熱點話題。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對此解讀稱,中國主要徵流轉稅,屬間接稅,而發達國家則主要是向居民直接徵稅。此外賈康強調,中國商品含稅高,並不意味著總體稅負就比發達國家重,中國總體稅負水平仍處於合理區間。(2月27日西部網)

  有關專家認為“中國總體稅負水平仍處於合理區間”的依據在於,“衡量一個國家宏觀稅負水平,通常使用指標是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2011年,我國宏觀稅負水平在30%左右,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在40%以上,(所以)我國總體稅負水平仍處於合理區間。”理論上這個數據和依據言之鑿鑿不能不讓人信服。然而,上述結論顯然背離了我國發展中國家的現實。按照國際權威機構發佈的通行的發展中國家科學稅負標準,低收入國家的最佳宏觀稅負水平為13%左右;中下等收入國家的為20%左右;中上等收入國家的為23%左右;高收入國家的為30%左右。我國這個發展中國家稅負卻“直逼”發達國家30%的水平,又如何説明稅負不高?這是其一。

  其二,討論任何一個國家的稅負標準,必須以該國的基本國情為依據,而不是空談“數據”。以另一個稅負的輻射性標準購買力為例,我國貨幣及國民購買力嚴重不足。我國人均約40000美元沒錯,但平均到月收入裏面和西方發達國家民眾相比,購買力遠遠不是一個檔次。美國人均收入為4萬美元在美國買輛奔馳E-320,50000元,相當於半年多的工資。在中國買輛奔馳E-320,980000元,相當於十年多的工資;在美國買雙意大利皮鞋,50元上下。在中國買雙意大利皮鞋,1500元上下;在美國買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50萬。在中國買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500萬......在美國用手機,一個月50塊基本可以隨便打。在中國用手機,一個月5000塊才可以隨便打。當然筆者羅列的是流行于網絡也驗證不爽的“證據”。而我國較高物價之後的購買力低原因何在?恰來源於比例最高的“間接稅”(商品稅)的轉嫁,“商品稅”恰是推手。那麼,基於這樣的物價和購買力水平之下的“稅負”又如何不重?這恐怕無人懷疑。

  其三,我國貧富差距相對更大。我國基尼系數已接近0.5遠超警戒線標準,這是城鄉差距及居民收入、行業差距的一個反映。另據專家測算,現在全國最高和最低收入各10%的城鎮居民,實際收入差距要達到55倍左右。在大多數人口基數處於收入中低端的情況下,一個看似不高的稅負,作用於不同收入群體尤其是有巨大落差的收入群體身上,感覺是絕對不一致的。高收入群體對物價及稅負並不太敏感,就猶如“稅收一元錢作用於擁有一百元的群體和一萬元的群體身上”的效果截然不同,是一個道理。這都是中國目前的現實國情,也是獨特的不可回避的國情。如果避開上述幾個現實來談論“稅負”痛苦與否,無多大實際意義。

  國情和稅負是客觀的,我們沒有必要抱著“虱子多了不癢”的心態,對過高的稅負無動於衷。但也完全不必要對年年事實上擴大的稅收佔收入比而刻意回避。也只有真正認識問題,不遮掩不美化,坦誠以對稅負問題,才有可能啟動公眾日益關注的稅收機制體制的根本改革。

  (來源:東方網)

熱詞:

  • 數據
  • 宏觀稅負水平
  • 證據
  • 虱子多了不癢
  • 直逼
  • 合理區間
  • 商品稅
  • 含稅
  • 間接稅
  • 收入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