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北京晚報:“大北京”規劃怎麼走?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06: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14日,90高齡的吳良鏞先生從國家主席胡錦濤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隨之而來的祝賀和敬意,是《21世紀經濟報道》再次報道一直為京津冀地區的合作發展多年奔走呼告的兩位老先生:吳良鏞和穆學明。尤其是吳良鏞先生,他帶領團隊首先提出“大北京”規劃。

  據吳良鏞先生介紹,“大北京”規劃提出後,時任建設部長俞正聲建議名字要改一改──“大北京”是一般的學術叫法,是要從大的範圍裏來考慮北京的發展、佈局問題,天津也不同意這個方案──就叫“京津冀”吧。

  “大北京”也好,“京津冀”也好,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加快,北京城市首先是變得越來越大。過去,出了二環就是出城了。現在,到了五環也難説出城了。傳統意義上的“城”這個概念,在北京早已打破,代之而起的是“都市”概念。順應“都市”概念,除了延慶、密雲保留“縣”制,其他“縣”一律改為“區”了。也就是説,除了延慶、密雲,其他地方都屬於北京都市區。延慶、密雲要改為都市區,大概也不用太長的時間。東城與崇文合為東城區,西城與宣武合為西城區,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規劃、佈局問題。未來會不會再合併,東西城合二為一,成為北京“內城區”,其他區縣則成為“外城區”,可以研討。

  歷史傳統上的行政區域劃分,是生産力發展水平決定的。生産力發展了,經濟基礎要求改變上層建築,包括改變行政區域劃分。好像孩子長大了,再穿過去的衣服就捉襟見肘。新中國成立之初,那時官員有汽車的少,辦公走著或騎自行車,一個區轉一圈還嫌挺大。現在,出門開車,一踩油門就從東城區跑到朝陽區了,從天安門到建國門外才幾公里呀!城市變大了,城區變小了。

  京津冀的時空也隨著經濟發展而發生革命性變化。京津兩地從地理上説,相距150公里。但2008年8月京津城際高速開通,從北京南站到天津站的時間縮短到半個小時以內。時空的變化,給兩地市民帶來心理上的一個變化就是從“遠親”到“近鄰”。當然,從“近鄰”到“一家人”還要有一個互相包容的過程。原天津市規劃局副總工程師穆學明11年前在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議上提案建議:將北京、天津合併為一個大區,由副總理級出任行政長官,下設北京、天津兩個特區(仍保留省部級別),由大區統一組織、制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一制定大區及兩市區域佈局規劃,並對指標體系給予量化,由大區行政長官限期由北京、天津分別實施。他的這個提案,現在看來也問題多多,不説“很不靠譜”,至少離譜較遠。

  如果要走“京津冀”一體化的路子,我建議先把天津放一邊,京冀首先合作(並)。整個河北省成為“大北京市”,現有的北京市成為“北京都市區”。原本北京市就包在河北省裏,只是地域和行政區域放大而已。如此佈局,世界將出現一個特大城市。北京的防沙造林、出海口等諸多問題都隨之可以解決。天津不著急,30年以後再研討。

熱詞:

  • 大北京
  • 京津冀
  • 北京城市
  • 近鄰
  • 都市
  • 吳良鏞
  • 21世紀經濟報道
  • 生産力發展
  • 都市區
  • 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