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勿以制度缺陷掩蓋文化缺失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0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查明

  進入龍年,2011市場的陰霾逐漸退去,股市迎來一波“小陽春”行情,廣大投資者又開始了辛勤的春耕。

  然而,觀察近期的行情,我們不難看到似曾相識的畫面:藍籌股搭臺,題材股唱戲──以重慶啤酒、大元股份為代表的問題股儼然成為了明星股,ST板塊則以17.3%的漲幅大幅度超越指數,而前期市場避之不及的新股,也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狂飆……

  有意思的是,觀察當下的輿情,哀鴻遍野、討伐資本市場制度缺陷的聲音已漸式微,而曾經無比憤怒的市場,注意力早轉移到行情持續性的討論和牛股的捕捉上。

  這樣的週期輪迴在資本市場的歷史上上演了多少次已經記不清楚了。基本上,每一次的市場底部,都會有關於制度缺陷、制度變革的大討論,其時的市場,幾乎就是制度經濟學的天堂。退市制度、新股發行制度、分紅制度,不一而足,也並不新鮮,而一旦熊牛轉換,這些問題也就再難進入公眾的視野。

  我們相信,一個好的制度環境有利於市場的發育和完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此過程中,投資者也將獲得合理的回報。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制度不是萬能的,一個好的投資文化,對於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樣重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將制度缺陷用以掩飾文化缺失並不可取。

  如果歷數資本市場的制度變革,相信工程之浩繁、影響之深遠莫過於股權分置改革。確實,股改對於消除市場頑疾發揮了重大作用,也開啟了2005年-2007年的大牛市,給市場參與者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但也應當看到,股改完成後市場的軌跡,與股改的初衷,仍有不小的差距。

  就拿老挨批評的新股發行説事吧。這也是股改的重要理由,即多數股票不能流通會抬高發行價和二級市場價格。統計顯示,自中小板設立至股改啟動,共有49隻中小板股票發行,其攤薄後的首發市盈率均值為17.94倍,而股改後的604隻中小板股票,首發市盈率均值為41.1倍,在小股票流行的2010年,203家中小板股票首發市盈率均值達到54.8倍!

  即使考慮到股改前後市場環境、市場情緒的差異會導致發行市盈率出現一定的差異,但在這樣的數字面前,我們也很難認可股改對新股發行定價起到多大作用。而2010年底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包括擴大詢價對象範圍、進一步完善報價申購和配售機制等)後,IPO定價也未看到顯著變化,仍呈現出隨二級市場大幅波動的特徵,即當行情好時,新股容易被爆炒,並迅速抬高發行價,而一旦行情惡化,新股頻繁破發,發行價又大幅回落──當然,這個時候也少不了對發行制度的詬病。我們很難想象,在幾個月的時間裏,八菱科技、朗瑪信息的投資價值發生了多大的變化,會使得它們彼時被棄如敝履,此時又追捧不及。

  類似的情況在退市、分紅等問題上同樣存在。熊來時呼籲強化退市制度,牛出現則爆炒垃圾股;一邊廂要求完善分紅制度,一邊廂又對那仨瓜倆棗嗤之以鼻。

  因此,我們認為,資本市場在制度建設上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制度也不是萬能的,樹立正確的投資文化也十分重要,唯有價值投資、理性投資、長期投資深入人心,才能真正使市場發揮其資源配置功能,實現投融資雙方的雙贏。

熱詞:

  • 文化缺失
  • 制度缺陷
  • 股改
  • 制度變革
  • 破發
  • 制度建設
  • 行情
  • 制度環境
  • 新股發行
  • 退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