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教育評論:當心自主招生淪為“雞肋”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6日 1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為高考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大學自主招生進入了第十個年頭。如果套用“十年磨一劍”這句俗語來形容,自主招生這把“劍”磨得並不太亮。不論是復旦大學的“千分考試”、北京大學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還是“北約”、“華約”、“卓越”等聯盟,人們總是有贊同、有期盼,也有質疑、有憂慮,始終是褒貶不一。自主招生為什麼難以贏得喝彩和掌聲?癥結就在於目前面臨的困境和難題。

  不誇張地説,從這項改革的出臺之日起,自主招生就遇到了“信任危機”。在許多人看來,此舉思路很好,但不太現實。在缺少誠信的社會環境下,所謂的自主招生,一不留神就會變成“人情招生”的代名詞。要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增加面試環節是必然的,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考查學生素質,自主招生才名副其實。然而,面試的彈性很大,各校的標準不一,似乎給“打招呼”、“走關係”留出了餘地。怎樣杜絕“人情招生”之弊、打消“誠信缺位”之虞?這的確是目前自主招生政策不可回避的問題。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自主招生似乎只是城市學生的遊戲,偏遠山區、農村地區的孩子似乎很難參與這場競爭。這是因為,這種招生的評價標準、考察方式乃至名額分配,都明顯傾向城市學生,顯然對農村孩子不利。自主招生的原則是考察學生的全面素質,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能力、學科特長等。這種原則值得肯定,但在應試教育環境裏,偏遠山區、農村地區的孩子在這些方面普遍比不過城市學生。而且,目前學生參加自主招生的成本比較昂貴,僅是差旅等費用對農村家庭就是巨大壓力。因此,自主招生面臨的“公平危機”也不容忽視。

  高考制度雖然不盡如人意,但這項制度的設計相對嚴密,用分數這一把尺子作為標準相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人情招生”,對弱勢群體也“不拋棄、不放棄”,相對自主招生而言比較公平公正。在當下,這樣的觀點非常具有普遍性,不少人堅信高考“不是最好的制度,但也不是最壞的制度”。受這種民意的影響,一些大學在進行自主招生時畏葸不前,在命題、考試、評價等方面仍走高考的老路,等於把一次高考變成了兩次,非但不能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反而加重了學生的考試負擔。許多考生和家長抱怨説,與其這樣走回頭路,還不如不改。的確,如果自主招生走回頭路,與高考如出一轍,遲早也會像高中會考和春季高考一樣,成為一種“雞肋政策”。

  自主招生改革雖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困惑,但是,這些問題並非自主招生政策自身的問題,恰恰是由於改革不徹底造成的。不論是從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著眼,還是從高等院校選拔培養優秀人才考慮,高考改革都勢在必行、不可動搖。只有抱定這樣的態度,深入研究、改進完善自主招生制度,這項改革才能經住考驗、獲得信賴、贏得喝彩。

熱詞:

  • 雞肋
  • 教育評論
  • 大學自主招生
  • 高考改革
  • 春季高考
  • 高中會考
  • 人情招生
  • 基礎教育改革
  • 華約
  • 北約